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八章>>学习内容>>你问我答
回答: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是直接材料的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额。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材料成本-标准材料成本=(实际材料用量-标准材料用量)×标准材料价格+(实际材料价格-标准材料价格)×实际材料用量=用量差异+价格差异
直接材料用量差异,是材料实际耗用量脱离标准耗用量而形成的成本差异。其计算公式为:用量差异=(实际材料用量-标准材料用量)×标准材料价格
直接材料价格差异,是材料实际价格脱离标准价格而形成的成本差异。其计算公式为:价格差异=(实际材料价格-标准材料价格)×实际材料用量
要对影响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和用量差异的具体因素进行分析,划清责任归属。其中,直接材料的价格差异应由采购部门负责。因为采购部门基本上可以控制采购费用,对材料买价高低也有一定的影响。但通常采购部门未能按标准价格进货的原因有很多,如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引起价格波动、未按经济采购批量进货、采购时舍近求远使运费和途中损耗增加、采用不必要的快速运输方式、承接紧急订货造成的额外采购等。需要具体分析和调查原因,分清责任。
直接材料用量差异是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耗材料形成的,通常应由生产部门负责。造成材料用量差异的原因有很多,如工人技术的熟练程度、操作失误造成废品和废料增加、操作技术改进而节省了材料、机器或工具不适用造成用料增加等情况,应由生产部门负责。但是,如因购入材料质量低劣、规格不符合要求而使材料用料增加,则应由采购部门负责。
回答: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是直接人工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它包括人工效率差异和工资率差异两部分。直接人工成本差异计算公式如下: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直接人工实际成本-直接人工标准成本 =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 =工资率差异+人工效率差异
式中:标准工时=单位产品工时耗用标准×实际产量
实际工资率=实际工资÷实际工时
人工效率差异反映了实际工时脱离标准工时所造成的人工成本差异;工资率差异反映了实际工资率脱离标准工资率而形成的人工成本差异。
工资率差异形成的原因包括工资率调整、加班或使用临时工、直接生产工人升级或降级使用、出勤率变化等,原因复杂且难以控制。一般应由劳动人事部门负责,差异的具体原因可能会涉及生产部门或其他部门。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形成的原因包括工作环境是否良好、工人技术的熟练程度、设备完好程度、作业计划安排得当与否等,一般应由生产部门负责。还可能有其他原因影响人工效率,如材料质量低劣影响生产效率需由采购部门负责。
回答:
两因素分析法。该法将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为固定制造费用开支差异和能量差异。
开支差异是固定制造费用的实际金额与预算金额之间的差额。即:
固定制造费用开支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 =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预算工时
能量差异是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与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即: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预算工时-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式中: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预算工时 固定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实际固定制造费用÷实际工时
固定制造费用开支差异的形成主要是内部原因,如研发费用、培训费用的变动,超额雇用生产管理人员,临时购建固定资产等。在考核时要按照固定制造费用各项目事先制定的预算数作为标准,实际数超过预算数则表明耗费过多,反之,表明节约。
能量差异反映企业未能充分使用现有生产能力而造成的损失。它主要是由于产销数量变化引起的,如原材料供应不足造成生产能力利用不足,导致产品生产数量少;过高的产品定价造成销路不好从而缩减生产量等。
三因素分析法。该法是将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分为开支差异、闲置能量差异和效率差异三部分。开支差异的计算与二因素分析法相同。不同的是,将“能量差异”进一步分解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实际工时未达到预算工时而形成的闲置能量差异,说明企业生产能力的利用程度未达到计划水平;另一部分是实际工时脱离标准工时而形成的效率差异。其计算公式如下:
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预算工时-标准分配率×实际工时 = 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回答:
在会计期末(月末或年末)时,对本期发生的成本差异进行会计处理方法有以下两种:
1.全部记入本期损益
这种方法是在会计期末时将所有本期差异转入“本年利润”账户,或者先将差异转入“主营业务成本”账户,再随同主营业务成本一起转到“本年利润”账户。采用这种方法的理由是本期的成本差异是本期成本控制的结果,应当直接体现在本期损益之中,使利润能反映本期生产经营工作业绩。在这种方法下,资产负债表上的“在产品”项目和“产成品”项目只反映标准成本。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省却了复杂的成本差异分配工作,使产品成本的计算和账务处理大为简化。缺点是如果标准成本已经过时,则不仅会导致本期经营成果不实,而且使存货成本严重脱离实际成本。因此,在成本差异数额不大时采用此法为宜。西方企业一般采用这种方法。下面的标准成本法账务处理举例就是按这种方法进行的。
2.按比例分配到销售成本与存货成本中
这种方法是在会计期末时将成本差异按标准成本比例分配到已销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中。采用这种方法的原因是:本期发生的成本差异与本期已销产品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有关,所以必须在期末把各项标准成本差异在已销售商品和库存商品间进行分配,以计算已售和未售商品的实际成本,这样,资产负债表上的“在产品”项目和“产成品”项目反映的就是实际成本。采用这种方法使产品成本的计算和账务处理工作量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