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九章>>文本学习>>知识点一


第九章 责任会计



知识点一 责任会计概述


一、分权组织的责任会计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资本进一步集中,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多元化经营格局和跨国公司。一个规模较大的现代化企业,如果采用管理层次众多的集中管理制度,将无法达到有效的信息传递、控制和协调,企业最高管理层既不可能具体了解企业所有的生产经营活动情况,也不可能为基层管理人员作出所有决策。为了有效地监控、管理庞大的经济组织,许多企业开始实行分权管理。

所谓分权管理,就是将生产经营决策权在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之间进行适当划分,同时将决策权随同相应的经济责任下放给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使其能对日常经营活动及时做出有效决策的一种组织管理形式。其特点是:在企业中建立一种具有半自主权的组织结构,中下层管理人员有较多的决策权,上级的控制较少,往往以完成规定的目标为限;在统一领导下可以独立经营,实行独立核算,有一定的财务收支权力。分权管理主要适用于规模比较大、经营品种多和市场变化大的企业。

实行分权管理,可以有效地调动各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也可以发挥管理人员在制定和实施决策过程中能迅速做出反应的优势,从而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但是实行分权管理会使相互独立的分权单位为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而牺牲其他分权部门甚至企业的整体利益,从而使企业蒙受一定的损失;实行分权管理也会导致整个企业进行统一指挥与调度的难度加大,从而增加企业管理与监督成本。

在实行分权管理的情况下,如何协调各分权单位之间的关系,使各分权单位之间以及企业与分权单位之间在工作和目标上达成一致;如何对分权单位的经营业绩进行计量、评价和考核,就显得尤为重要。责任会计正是为了适应这种要求而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控制制度。

责任会计一词源于西方,是管理会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责任会计是指在分权管理的条件下,将企业所属各级、各部门按其权力和责任的大小划分成若干个责任中心,并以责任中心可控的资金运动为会计对象,以责、权、利相统一的机制为基础,对责任中心进行核算、分析、控制和考核的一种会计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制度。其要点就在于利用会计信息对各责任中心的业绩进行计量的控制与考核。

可见,责任会计是现代分权管理模式的产物,是会计核算和管理会计向企业内部纵深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服务于企业内部的会计制度,这种制度要求在企业内部以可控责任为目标划分责任中心,然后为每个责任中心编制责任预算并按责任中心组织核算工作,最后通过预算与实际执行结果的比较来考核各个责任中心的业绩并兑现奖惩。

二、责任会计的主要内容

责任会计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合理划分责任中心,并赋予其相应权责

为实行责任会计,首先应根据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将企业所属的各部门、各单位划分为若干个责任中心,并依据各责任中心经营活动的特点,明确规定其职权范围,使他们在企业授予的权力范围内独立自主地行使职责。一般来讲,按其所负责和控制范围的大小和类型,责任中心可分为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

(二)编制责任预算,确定考核标准

通过编制责任预算将企业的总体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责任中心,作为今后控制和评价他们经济活动的主要依据。为落实责任预算,促使责任预算的顺利实施,必须对责任预算承担者进行考核,考核标准要事先确定,来规范其行为。

(三)建立详尽的记录报告系统

为反映责任中心的业绩,必须建立相应的核算系统,对反映责任中心业绩的会计信息进行归集、加工和整理,定期向企业主管提交责任报告。

(四)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

根据经济责任完成情况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并对责任人实施相应的奖惩。

(五)分析评价实际工作业绩

责任中心业绩考评是责任会计的核心。根据各责任中心的业绩报告,分析实际数与预算数的差异及产生差异的原因,及时通过信息反馈,控制各责任中心的经济活动;并据此评价考核各中心的业绩,提出改进工作的措施和实行奖惩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