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练习一答案



一、名词解释

作业是企业提供产品或劳务过程中的各个工作程序或工作环节,即组织内为了某种目的所进行的消耗人力、技术、原材料、方法和环境等资源的活动。


二、多项选择题

1.正确答案:D. 用于生产产品的材料成本

答案解析:作业成本法下,材料成本应当按照成本动因分配,比如单位产品使用材料数量,因此答案选D。

2.正确答案:C. 将自然增加对成本动因的观测

答案解析:作业成本法是按照成本动因分配成本的方法,采用这些成本动因将成本在各产品和服务中分配。因此,公司将自然增加对成本动因的观测,因此答案选C。

3.正确答案:A.资源动因

答案解析:资源动因指驱动资源耗费的作业量,它反映作业量与资源耗用之间的因果关系,因此答案选A。

4.正确答案:B.成正比例变动

答案解析:单位层次作业反映对每单位产品产量或服务所进行的工作,即使单位产品或服务受益的作业。单位层次作业所耗用的资源量(即成本)与产品产量、服务量或某种属性(如直接人工小时、机器小时、产品重量、长度等)成比例的。因此答案选B。

5.正确答案:D. 机器喷绘

答案解析:机器喷绘由机器完成,逻辑上就应当按照机器工时数分配。其他三个选项更适合用直接人工工时数或者直接耗用的制造费用进行分配,故答案选D。


三、多选:

1.正确答案:AB。

答案解析:作业成本计算与传统成本计算最明显的区别是:第一,以作业中心来归集资源耗费;第二,依据成本动因采用多元化的制造费用分配标准,因此答案选AB。

2. 正确答案:ABCDE。

答案解析:作业管理分析通常有以下步骤:识别作业、识别非增值作业、了解作业间的联系、建立计量评价标准、报告非增值成本,因此答案选ABCDE。


四、简答

作业成本计算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作业成本法)是指以作业为产品成本计算对象,并以作业动因为基础来分配制造费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法的区别

1.成本核算对象不同

传统成本计算对象是产品、生产步骤或生产批次,而作业成本法的成本核算对象是多层次的,大体上可分为资源、作业、作业中心、产品和劳务等几个层次。作业成本法将作业的成本分配给上述各成本计算对象,可以获取不同决策所需的相关成本信息。

2.成本计算程序不同

传统成本计算法将成本都分配到产品中去;而作业成本计算法则要分三个步骤,通过作业按成本动因,将成本分配到最终产品中去。

3.成本核算的目标不同

传统成本计算法只是为了确定存货成本而将已发生的费用分配到成本计算对象;而作业成本计算法则是为了管理决策,改进企业的经营过程而将已发生的费用分配到成本计算对象。

4.费用分配的标准不同

在传统成本计算法下假定所有的制造费用都与直接人工或机器工作小时或产出物数量线性相关,并以这些项目的数量为依据分配间接费用。作业成本法认为,资源的耗费、成本的产生取决于成本动因,制造费用的分配应以成本动因为尺度。成本动因是决定作业的工作负担和作业所需资源的因素,是决定成本的结构和金额的根本原因。它可以揭示执行作业的原因及作业耗费资源的多少。因此,将资源分配到成本对象的标准应是成本动因。

5.适用的生产方式不同

传统成本计算法与传统制造系统相适应;作业成本法适用于弹性制造系统下适时制生产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