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体育健康观包括自然科学的体育健康观和人文科学的体育健康观。
自然科学的体育健康观是在体育学科中主要以运动人体科学的知识和方法提示人体运动的原理和规律,进而寻找提高运动能力和促进健康的方法和手段。
1.运动促进机体健康
随着运动人体科学基础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人们了解了运动既可以提高人体的机能,起到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治疗疾病等作用; 也能损害机体正常的功能,如出现运动性猝死、运动损伤、焦虑、免疫能力降低等。
人们通过大量实验和运动体验发现,运动负荷成为运动对健康影响的关键因素。从目前运动人体科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适量运动增进机体健康,过量运动和运动缺乏会损害健康或引发一些健康问题。
经常从事适量的体育运动有益于全身各个系统,可改善肌肉、心血管、呼吸系统功能,提高神经、内分泌和免疫调适能力,改善亚健康状况,从而达到人体形态结构(体格、体型、营养状况、身体成分)、生理功能(机体新陈代谢水平,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抵抗疾病能力)、运动能力(跑、跳、投、攀爬等运动能力)的完好状态,使人精力更加充沛,工作效率提高。
3.运动带来积极的生活方式
世界卫生组织有关专家结合当今人类的健康特征与疾病危害趋势,明确指出,缺乏运动是导致疾病与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当今最不合理的生活方式乏一。据WHO发布的材料指出:“缺乏体力活动是疾病和残疾的主要原因”。布伦特兰博士在世界卫生日之际指出,缺乏足够的体力活动对人体健康能够产生严重的后果,全球每年约有200万人因此而夺去生命。
当今社会人们对健康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健康概念的外延已经扩展至涵盖人的所有基本属性,即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人文视野的健康观其主要含义包括健康的权利、健康的责任和义务、健康与社会发展的协调。人文社会科学的体育健康观是从人的社会属性出发。
1. 体育要面向全人类发展的根本需要
人文就是人类的精神文化,是人类文化的核心部分。人文精神,就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基本的精神,是整个人类生活的内在灵魂。中国体育要为满足人类全面发展的普遍和根本需求服务。
2. 促进人类健康是体育的终极目的
体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它以身体与智力活动为基本手段,根据人体生长发育、技能形成和机能提高等规律,达到促进全面发展、提高身体素质与全面教育水平、增强体质与提高运动能力、改善生活方式与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社会活动、这个概括中可以看出体育与人的发展、体育与健康的密切关系。
人们提出了高水平健康医学模式,该模式主要以合理营养、经常性的体育锻炼、调节和诱导心理适应能力和开展加强自我保健、初级保健等方式来维持和促进人群健康。体育锻炼已被认为是健康的四大基石之一,世界卫生组织(wHO)也专门组织了以“体育与健康”为主题的年会,这体育对健康的促进作用已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和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