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适量运动的概念
适量运动是指根据运动者的个人身体状况、场地、器材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使运动负荷不超过人体的承受能力。运动过程中的主动强度、持续时间和运动频率适宜,运动时的心率范围控制在120~150次/min之间;机体无不良反应,运动后略觉疲劳,恢复速度快;情绪、食欲良好,睡眠质量高,醒后感觉精力充沛。
2.适量运动的好处
(1)减少过早死亡。
(2)减少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死亡,全世界1/3的死亡是由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引起的。
(3)减少Ⅱ型糖尿病发病危险性50%。
(4)减少心脏病和直肠癌发病危险性50%。
(5)帮助预防和减少高血压病。(世界1/5人受该病的影响)
(6)预防和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减少妇女发病率的50%。
(7)减少背下部疼痛的发生。(腰背痛、膝关节等的疼痛)
(8)促进心理健康,减少抑郁症、强迫症和孤独症。
(9)减少和预防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幼儿、青少年、成年、老年)。保持适宜体重,减少肥胖。
1.通过提高本体运动感知觉,使人对自身更加了解。
2.通过运动表象,提高认知和记忆能力。
3.适量运动对思维的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
4.适量运动对人的情绪有良好的影响。
5.适量运动可使运动者产生特殊的体验。
6.适量运动可促进心理建设。
1.过度运动是发生于体育运动中的一种运动性疾病。
2.过度运动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运动负荷超过人体的承受能力,机体在精神、能量等方面过度消耗,使其无法在正常时间内恢复体力。二是指当身体的某些功能发生改变时,恢复手段无效、营养不良、情绪突变、思想波动等,使正常的负荷变成超量负荷,从而使主动运动变成被动的应敷刺激。过度运动往往出现运动能力减退,出现某些不正常的生理状态以受心理症状等现象。
1.运动缺乏的概念
运动缺乏是慢性非传染疾病(指一组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慢性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高脂血症、肥胖、糖尿病等)的一级危险因素。运动缺乏的含义包括:久坐习惯、机体缺乏运动应激刺激,不运动或每周运动不足3次,每次运动时间不足10min,运动强度偏低,运动时心率低于110次/分;则为运动缺乏。
现在有一种倾向认为:体力活动缺乏不仅仅是生活方式的问题,其本向就是一种非健康状态的体现。
2.运动缺乏对人体生理功能的不良影响
长期缺乏运动,人的新陈代谢功能降低,由此很容易引起各种运动系统疾病,如肩周炎、骨质疏松等,同时也会导致心肺功能下降等;久坐不动还能引起痔疮、坐骨神经痛、盆腔瘀血等病症,运动缺乏可使人抵抗力下降,易患疾病。运动不足是Ⅱ型糖尿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运动缺乏可加速衰老,增加老年人的死亡率,且心肌损伤、中风、糖尿病、心绞痛的发病率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