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少年(6-18岁)的体质与健康状况、智力与心理发育水平,不仅直接关系到他们现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并且对于成年后的健康、体质水平、劳动能力也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体育锻炼时人体加速了周身的血液循环,使正处于造骨时期骨组织的血液供应大大改善,使之得到更多的营养物质,促进造骨过程进展加快。运动过程中,骨所承受的压力,对软骨板的生长能起到良好的刺激作用,可以促进软骨板的增长,加速骨的生长。运动中,肌肉紧张地工作,为了保证肌肉对氧及营养物质的需要,由于肌肉长期供血良好,肌纤维逐渐变粗、体积增大、弹性增加、肌肉工作的能力及耐力也都相应地得到提高。长期的体育锻炼,还可以使关节韧带变得更加坚韧、结实,关节自身也更加灵活、牢固。
(二)对心脏血管系统的影响
儿童少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心脏血管系统的发育,提高其机能水平。运动时,心脏的工作负荷加大,致使心率适当增加,血液流量增大,全身血循环得到改善。在心肌得到锻炼,冠状动脉循环也得到改善的情况下,心肌获得充足的营养,长此以往就会使心肌发达、心室壁增厚,致使心脏体积增大。由于心肌发达,心脏的收缩力量就得到增强,心脏的每搏输出量也就随之而增大。在运动过程中,尽管有训练少年与一般少年的心脏每分输出量基本相同,但每搏输出量却比一般少年要大得多。这反映出在运动中,有训练少年主要是靠增加每搏量来加大输出量,而一般少年则主要是靠增加脉膊频率来加大心输出量的。有训练少年的心脏在必要时,可能达到的最大心输出量的幅度(心脏的贮备力量)也较一般少年为大。
(三)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当人体在运动时,肌肉活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能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加深,以促进二氧化碳的排出及氧气的吸入。儿童少年经常从事体育锻炼,就能促进他们呼吸系统的发育,提高其机能水平。这主要表现在于呼吸肌发达、胸围扩大、呼吸差增大、呼吸深度、肺通气量及肺活量增大,以及安静时呼吸频率相应地减慢等方面。
(四)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儿童少年积极参加各种体育锻炼,可以使他们掌握多种运动技能,改善肌肉工作的协调关系,提高他们从事运动的能力和技术水平,这些都促进了神经系统机能的改善和发展。这是由于在体育锻炼中,运动器官的每一动作,都以刺激的形式作用于神经系统,使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得到增强,神经活动的平衡性与灵活性得到提高,使神经细胞反应迅速、灵活且不易疲劳的结果。
儿童从出生到长大成人,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普遍现象,称为生长发育的规律。儿童少年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虽然受自然条件、家庭生活、营养条件、疾病和遗传、体育运动等因素所影响而产生年龄和性别上的个体差异。但是,身体的生长发育规律还是客观存在的。
生长是指细胞的繁殖、增大及细胞间质的增加,表现为人体各组织器官,各部分的大注长短及重量的增加,一个量的渐变过程。
发育是指人体各组织、器官、系统不断分化,形态逐渐完善,机能逐渐成熟,其中包括心理及智力方面的改变,即一个质的渐变过程。
(一)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1. 生长发育的是由量变到质变的复杂过程。
由不易察觉的细小量变到根本的突然质变的复杂过程。
2. 生长发育的速度呈现波浪式。
人体生长发育不是直线上升的,生长发育的速度是波浪式的。
3. 生长发育是不平衡的,但又是统一协调的。
人体身体各部分的生长发育不是平行的,而是有的提前,有的推迟。
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发育也不均衡,但其发育与它们各自承担的功能相适应,同时彼此密切联系。
4. 生长发育的两次交叉规律
生长发育的两次交叉规律是指在少年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男女儿童因发育时间不同而出现的身体形态指标的两次交叉现象。
(二)青春发育期:
1. 青少儿身体的形态发育
匀速增长阶段:男生:7-11岁;女生:7-9岁;快速增长阶段:男生:12-15岁;女生:10-12岁;缓慢增长阶段:14-18岁;稳定阶段:19-21岁
2. 青少儿身体机能发育
指标:脉搏、血压(舒张、收缩:变音、消音)和肺活量三项机能指标。
安静脉搏频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少,19岁稳定,女生高于男生;
血压均值逐年升高, 19岁稳定,男生高于女生;
肺活量的均值逐年升高,至18-19岁稳定,男生高于女生。
3. 青少儿身体素质增长
(1)速度素质
儿童,少年神经系统灵活性高,是发展速度素质的最佳时期,适合于动作频率快,反应迅速的练习。
(2)力量素质
据调查,男子的力量素质,7-19岁随年龄增长而增长,19岁达到高峰,并可保持到22岁,然后逐渐下降。
女子则表现为阶段性变化,如腹肌力增长,12-13达到高峰,14岁下降。17岁下降到最低值,18岁由开始回升,21随后又有下降。
爆发力女13-14岁、男15-16岁得到较充分的发展,一般16-17随时增长力量的最好时期,具有适应运动的能力。训练可近似于成人。
(3)柔韧
对柔韧性要求高的项目,如武术、体操、游泳等,可早期进行专项训练。
(4)耐力素质 耐力素质发展较晚,一般20岁前后,女子早一点,身体发育成熟时,耐力发展可达到高峰。
(5)灵敏与素质 10-11岁提高明显,13-14岁发展灵敏素质取得好效果。
(三)、儿童少年各器官、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
1. 运动系统
(1)骨骼骨化正在进行:
骨化是指软骨组织到骨组织转变的过程,年龄越小,软骨越多。
骨质柔韧,不易骨折,但硬度小、坚固性差,耐压力和抗肌肉拉力的能力不如成年人,容易在过大、时间较长的外力作用下发生弯曲或变形。骨的血液供应丰富,代谢旺盛,骨折后容易愈合。
(2)肌肉
儿童少年的肌纤维较细,肌肉比例小,肌力弱。肌组织中水分较多,蛋白质、脂肪、糖及无机物质较少。肌肉收缩有效成分及能源物质的储备较少,力量及耐力均不如成人。易疲劳,但代谢旺盛,疲劳恢复快。
肌肉发育的规律:先长长,后长粗。骨骼快速增长期开始较早,而肌肉较晚,引起肌肉首先长长,15岁后肌纤维才慢慢增粗。浅层和大块肌肉先发展,且发育速度较快,深层和小肌肉发育较晚。屈肌的发育比伸肌快。儿少训练,要注意发展小肌肉和伸肌的力量。神经调节不够完善,协调性、平衡性、肌肉的运动感觉等均比成人差。
(3)关节
年龄越小,关节越灵活,柔韧性越好,活动幅度越大。但稳定性和牢固性较差,要加强肌肉力量。
2. 心血管系统:
结构特点:心脏发育远未成熟,心肌纤维短而细,弹力纤维分布较少,心脏瓣膜发育不完善,心脏重量与体积均小于成人。
机能特点:心输出量较少,心跳频率快,血压较低.
儿童少年训练的运动负荷不易过大,以免影响心脏容积的增大。适宜进行走、跑、游泳等发展心脏容积的运动。
3. 呼吸系统:
呼吸表浅,频率快,剧烈运动时易产生疲劳,供氧能力较差。
4. 神经系统:
儿童期神经系统特点:兴奋过程占优势,但易疲劳。兴奋易扩散,易出现范化动作,动作准确性、协调性差,综合分析能力较差。
青春期神经系统特点:神经活动发展迅速,可掌握一些复杂动作。大脑皮层的可塑性较大,心里不够稳定。
(一)环境因素
(一)根据运动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
1.防止儿童少年的脊柱、胸廓、骨盆及下肢骨的变形,养成正确的站、立、跑、跳姿势,防治长时间站立和负重,严格控制静力性用力活动。
2.确保儿童少年四肢发育均衡和脊柱形态正常,注意全身的均衡发展。从事某些肢体非对称的运动项目时,如乒乓球、网球、投掷等要注意对侧肢体的锻炼。
3.儿童少年减少在坚硬场地上运动。脊柱缓冲小,骨骺损伤、骨膜损伤、骨化提前和骨盆发育异常。
4.儿童少年不要过早地从事专项力量练习。防止造成腿与足的变形及下肢骨化早期完成,妨碍身高的增长。
5.儿童少年骨正处于生长旺盛时期,对钙、磷需求多。
6.儿童少年关节活动幅度大,柔韧性好,宜进行柔韧性练习,力量和柔韧同时练,防治骨骺损伤、关节软骨和韧带损伤。
(二)根据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
1. 要合理安排儿童少年的运动负荷,强度可稍大一些,密度要小一些,间歇次数要多一些,练习时间不宜过长;减少长时间紧张的运动,负荷过大的力量性练习,以及消耗过大的耐力性练习。
2.儿童少年应避免做过多的屏气、倒立和“桥”等动作,加重心脏负担。
3.要根据动作结构、节奏和用力情况,培养儿童少年逐渐学会科学的呼吸方法,并养成良好的呼吸卫生习惯;
(三)根据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
1.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应生动活泼、多样化,并穿插一些趣味性游戏和小型比赛等。多采用直观教学和示范教学手段,多做模仿性练习。
2. 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分化不完善,小肌肉群发育较迟,故不宜要求他们做过于复杂、精细动作。
3. 青春发育期要适当减少要求平衡能力较高的动作,对女生鼓励运动,对男生加强防伤观念和组织纪律性教育。同时要加强保护措施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