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四”新文化运动起于1915年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第一卷名《青年杂志》)创刊。其主要人物为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周作人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反对封建旧思想旧道德,提倡新思想新道德,以科学与民主为两大旗帜,是一场思想革命运动、文化启蒙运动。1917年起,《新青年》又开始了文学革命运动,于是,文学革命又构成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关系是,文学革命是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因为旧文学中充斥着封建礼教道德的思想内容,思想革命的深入,必然要求反对旧文学的文学革命;而文学革命的开展,批判旧文学观念和旧文学中封建思想道德观念,新文学以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为内容,也大大推动了思想革命更深入地开展。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相辅相成,使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成为自有中国以来最彻底反对封建文化和封建旧文学的革命。
2. 文学研究会是文学革命后我国现代第一个新文学社团。它成员最多,团结了广大新文学作家。文学研究会倡导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文学研究会的重要成员茅盾、郑振铎等,发表了许多介绍、宣传现实主义文学思想的理论文章,文学研究会叶圣陶、冰心、朱自清、许地山等众多作家,创作了许多现实主义的小说、戏剧、诗歌、散文,倡导并创作了反映各种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问题剧”,兴起了反映现实人生的“乡土文学”的创作热潮,翻译了许多外国的现实主义文学名著,文学研究会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现实主义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是对当时文坛和新文学发展具有最重要影响的新文学社团。
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是反对封建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人的文学、平民文学;反对文言,提倡白话;介绍外国文学。
文学革命取得了重大成就。批判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等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并具有社会主义思想因素,出现了新的主题、新的题材、新的人物。文学革命提高了小说、戏剧的地位,引进了话剧等新的文学体裁,进行了新诗的创建和小说形式的革新,特别是以白话代替文言,使白话文学立于正宗地位。文学革命在理论上破旧立新,在创作上显示了实绩。
文学革命具有伟大历史意义。它是中国文学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彻底反对旧文学的革命,是文学观念、文学思想内容、文学语言形式的大解放大革命。文学革命使中国文学从禁锢束缚状态走向自由开放,从闭关锁国状态面向世界,开创了中国文学一个崭新的时代。文学革命批判旧传统的革命精神,面向世界文学勇于吸收的开放意识,冲破旧框框的自由创造精神,对新文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