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针对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普遍性疑问,老师进行总结与回答。相信会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助益。
《狂人日记》的思想是:“暴露礼教和家族制度的弊害”,暴露得异常深刻。①揭露了礼教的“吃人”本质。这是对封建礼教和家族制度的最深刻最本质的揭露,是对封建统治者以仁义道德“吃人’’的中国几千年历史和文化的最深刻最本质的揭露。②揭露了封建礼教毒害之深广。人人都信奉“吃人”的道理,但都有意无意地“吃”过人。“吃人”者不仅有封建家族制度象征的大哥;也有妇女和下层人民,他们是受礼教残害最深重的;也有青年和小孩,他们是民族的希望和未来。从几千年前一直“吃”到现在。这里表达了作者清醒的认识和对民族极度忧愤的感情。③通过狂人形象,表现对封建传统的大胆怀疑和批判精神,发出 “从来如此,便对么?”的反传统的喊叫;表现对未来社会的理想、向往,“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警告死抱住吃人的封建旧传统不肯改变的老大的中华民族,“自己也会吃尽。即使生得多,也会给真的人除灭了”;表现出严格的自审精神,醒悟到自己是“有了四千年吃人履历”的民族的一员,未必无意中不曾“吃’’人;寄希望于未来,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狂人是那个吃人社会中的“亮色”,就其象征意义而言,他是具有现代意识的封建叛逆者形象,是清醒的启蒙主义者形象;但是他是孤独的,他被人们认为是“疯子”。上述分析都可看出《狂人日记》思想上的深刻性和对民族现状和前途的“忧愤深广”的特 色。
《狂人日记》艺术形式上的主要特点:①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的结合。就现实主义而言,作品真实地描写了一个患“迫害狂症’’者的故事,人物和环境都具有真实性;但作者同时运用了象征、暗示等手法,赋予人物和环境以象征意义,使作品思想丰富深邃而含蓄蕴藉。②运用日记体形式;以心理描写为主,而且是变态心理的描写;语言是简练峭拔的白话。
《狂人日记》虽只是一部短篇小说,但意义重大。它是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而且由于它思想艺术上的鲜明突出的现代特质,使它成为迥异于以前作品的现代文学的开山之作,成为中国文学进入现代的标志。在思想上,《狂人日记》以彻底深刻的反封建思想,以渗透于全篇的现代意识,显示其现代意义。艺术形式上,西方现代主义方法象征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变态心理的细致描写,日记体的格式,成熟的白话,新奇独特的狂人形象,都是前无古人,具有现代意味的。当时有评论家认为《狂人日记》使中国文学由中世纪进入现代,这种富有历史感的评价概括了《狂人日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鲁迅杂文艺术特色有四:①形象性。使说理形象化,把逻辑性和形象性、理论说服力和艺术感染力紧密结合起来。形象化的表现,一是以新鲜贴切的比喻或具体生动的事例,来论述抽象深奥的道理;二是运用借喻、白描勾勒等手法,创造类型形象。前者如《拿来主义》中的以“大宅子”比喻中外文化遗产,以人参、鸦片、烟枪烟灯和姨太太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糟粕,有益、有害,或兼具精华糟粕、有益有害成分的东西,生动形象、深人浅出地说明了对文化遗产的批判继承、挑选使用的原剿。后者如叭儿狗、蚊子、革命小贩、西崽相等类型形象。鲁迅杂文创造了许多类型形象。这种类型形象和小说戏剧中的个体形象不同,它没有个体形象的那种独特的生活史和个性特征。类型形象是概括了社会上某一类人群的某种普遍性特征,用比喻、借喻、白描勾勒等方法创造出来,简练传神,尤如写意画,虽寥寥数笔,而形神毕现。如脖子上挂着铃铛作为知识阶级标志领着群羊走上屠宰场的山羊,折中公允调和平正之状可掬的叭儿狗,依徙华洋之间、往来主奴之界的西崽相,等等。类型形象和小说戏剧中的个体形象相同之处是,也具有广泛的代表性。鲁迅说:“我先前的论叭儿狗,原也泛无实指,都是自觉其有叭儿性的人们自来承认的”。说明了类型形象的典型力量。②抒情性。鲁迅对那些劝他不要写杂文而去创作小说的人表示,在需要写杂文的时代,也还是要写杂文,宁可不进艺术之宫,“站在沙漠上,看看飞沙走石,乐则大笑,悲则大叫,愤则大骂”,这些话充分地说明鲁迅杂文具有抒情性特征。作为杂文主体的鲁迅丰富复杂的情感在杂文中得到充分表现,鲁迅杂文是一部鲁迅的情感史、心灵史、性格史。③幽默讽刺,把社会上公然常见的不以为奇的,但却是不合理、可笑、可鄙、可恶的事物,加以精练、夸张,予以辛辣讽刺,让人在开颜一笑中受到启迪,富有喜剧效果。④语言的魅力和文体多样。鲁迅杂文的语言,简练隽永、鲜明生动、机智幽默、多姿多彩,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文体丰富多样,是一种广义的杂文,其中有抒情散文、叙事散文、短评、速写、随笔、小品、书信、日记、序跋、通讯、演讲、政论、文论、小杂感、寓言等等。风格也多姿多彩,其中作为狭义杂文如短评、杂感,主要风格是切实锋利,精练泼辣,似匕首投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