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思想主题
《围城》(1947.5出版)是中国现代杰出的讽刺小说,以方鸿渐人生途中留学深造、谈情说爱、谋事求职和婚姻家庭几个方面为主线,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汇和抗战时期国难家仇的时代潮流之中,反讽地描绘出现代儒林人物群像。《围城》也许是中国现代长篇小说中展示了最丰富的知识界众生相和最舒展的文化智慧联想的作品之一,1946年-1947年刚刚开始在杂志上连载,就以其光芒四射的智慧和舒展自如的才情相结合的特色,震惊了读书界和著作界,被比拟为新《儒林外史》。《围城》所揭示的并不是科举制度的宠儿或者弃儿的迂腐心酸的悲喜剧,而是洋学衔和旧学问相错综时期的新儒林的众生相,揭示了他们从国外回到国内,从家庭走向社会,又复归家庭的彷徨无主、无所归宿的灵魂。小说标题《围城》,是具有象征意义的,书中人物点明:“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婚姻如同“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而主人公方鸿渐在经历了一番人世沧桑之后,切身地感觉到了“人生万事都是围城”:归国轮船的舱房是围城,上海孤岛是围城,内地大学是围城,婚姻家庭也是围城,围城一词,包含着作家浓郁的人生忧患意识,它象征着一个难以解开的阿芬克斯之谜,一个充满了期待和懊恼、寻找和失落的悲喜剧的人生连环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