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八章 40年代小说>>知识讲解>>视频课堂>>知识点三

知识点三:老舍的《四世同堂》



《四世同堂》的艺术成就

教师讲解

①弥补了抗战作品中反映沦陷区都市中的普通市民生活和抗争题材的不足。在反映全民抗战的现代文学作品中,《四世同堂》堪称是一部别开生面的力作,与一般同类题材的作品不同,小说不是着重暴露日本侵略者的罪行,描写他们杀人放火、奸淫掳掠的劣迹,而是着重描写八年抗战期间,古都北平家家户户、每日每时都在经历着的痛苦和屈辱的境遇和精神折磨。《四世同堂》在老舍的创作历程中是一块高耸的界碑,以新的超越标志着老舍现实主义创作艺术达到的新的成就。

②富有史诗的气魄。《四世同堂》所反映的内容几乎跨越了八年抗战的全过程:就时间跨度而言,从珍珠港爆发到日本侵略者缴械投降,它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就空间范围来说,它的笔触遍及北京的小胡同、大杂院、广场、商店、监狱、刑场、旅馆、妓院、学校、乃至日伪机关、大使馆等等,可以说是一幅沦陷了的北平社会的全景图,气势非常宏大。

③具有比较浓厚的文化反思色彩,显出了改造和重塑国民性的努力。《四世同堂》是一部文化反思的巨著,致力于国民性的探索和剖析,从几千年传统文化对市民社会心理的渗透中去透视国民劣根性,在对侵略者进行无情的鞭挞的同时,又对民族的积弱进行了深刻的文化自省,为我们提供了40年代沦陷区人民心态的一面镜子,既剖示了他们封闭自守、苟且敷衍、惶惑偷生的思想精神负累,也揭示了中国下层市民艰苦坚韧、朴素正派、负重务实和讲究伦理之情的可贵品格和爱国的一面。在国破家亡的时候,这民族性格的优劣两个方面都进行了充分的暴露,既暴露了其积弱挨打的一面,也暴露出了其根基深厚不可动摇的一面。

④塑造了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全书描写了一百几十个人物,其中重要的也有三四十个,以祈家为主、冠家为辅,而钱家穿插期间,旁及几个大杂院中的家庭,一类属小康之家,另一类是处于最底层的个体劳动者,也就是底层贫民。而在每一个形象系列的内部,又并不是整齐划一的,而是具有各种不同的个性、不同倾向、走了不同道路的差异。如祁家三兄弟,就各有各的秉性,各自走了不同的道路,每个人的形象都不重复。

⑤具有浓厚的北京地域文化特色。这部小说中的“京味儿”特点非常的引人注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表现为对北平风俗的精致描写,展现了一幅色彩鲜明的北京风俗画和世态画,如 “小嫩白梨儿”,“肥大的栗子”,“兔儿爷”“菊展”“各种馅子的月饼”等,都涌动着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其次,表现为通过对北平市民的描写而揭示出的北平文化心理结构,包括讲究体面、排场、气派,追求精巧的“生活艺术”;讲究礼仪,固守养老抚幼的老规矩;性格的懒散,苟安,谦和,温厚与懦弱等,这类北京文化的精魂渗透于老舍作品的人物刻划、习俗的描绘,气氛的渲染之中。如祁家人无论时局怎么乱样也要为祁老人祝寿:别管天下怎么乱,咱们北平人绝不能忘了礼节。就连不识字的车夫小崔,虽然敢对日本人还手,但是在打了他一记耳光的大赤包面前却想到了“好男不与女斗”的礼,而没有还手;再次,表现为作品中提炼过的以北京话为基础的俗白、凝练、纯净的语言,这种语言不仅有利于再现人物的语言行动,刻画人物性格,而且在表现北京特有的文化风俗、社会心理方面,具有无与伦比的生动性,从而为中国现代文学贡献了一种京味小说形式和京味文学语言,影响所及,在后世形成了京味文学一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