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十章 解放区文学>>知识讲解>>文本学习>>知识点一

第十章  解放区文学



知识点一:孙犁、赵树理小说

3.作品分析

作为一个农民作家,赵树理比较深刻地体验到了人民政权对于农民生活的重要性,他在40年代的小说创作几乎都是围绕着“人民政权”来展开故事的。

(1)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1943年)

《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确立自己创作风格的代表作,完成于1943年5月。发表后引起了解放区和国统区广大读者的浓厚兴趣,仅太行一地就销行三四万册。作品描写的是抗日根据地太行山区一个名叫刘家峧的村庄,一对青年男女――小二黑和小芹的自由恋爱遭到各种阻挠,并最终在民主政权的支持下取得婚姻胜利的故事。小说六个人物分成了三组,形成了两组相互对立的矛盾冲突。小二黑和小芹代表的是根据地的新生民主力量,二诸葛和三仙姑是当时农村封建意识的体现者,金旺和兴旺兄弟俩是当时混进乡村政权里的坏分子。小说写的并不是小二黑的“结婚”,而是对“结婚”的几种不同的观点和行为,二诸葛和三仙姑反对小二黑的婚事,是出于封建迷信和某种压抑至深的心理原因,其中三仙姑把小芹许配给一个退职旅长当填房,也是出于对财礼的羡慕和对权力的向往,金旺弟兄则纯粹是出于私心和以权压人。小二黑、小芹和二诸葛三仙姑的冲突,是民主意识和封建意识的冲突,和金旺、兴旺的冲突,是民主力量和乡村恶势力的冲突,对这种种冲突的揭示,反映了40年代抗日根据地农村中阶级斗争的新动向,而小二黑和小芹在民主政权的支持下喜结良缘,地痞流氓金旺兴旺在斗争大会上受到了应有的惩罚,糊涂落后的家长备受嘲弄后也相继认输,被迫进行自我改造,二诸葛收起了自己的那一套阴阳八卦,三仙姑则把30年来装神弄鬼的香案也悄悄地撤去了,说明了作者对历史进步倾向的准确把握。

小说的成功是多方面的:不仅表现了新的生活和主题、确立了一种评书体的小说样式,而且塑造了生动丰满的人物形象。小说的主人公小二黑和小芹具有敢爱敢恨、敢于斗争、意志坚定、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性格和情感力量,是根据地、解放区农村出现的新人。他们的性格突出表现了新时代农民的诸多特征。二诸葛、三仙姑虽然是作为主人公的陪衬者出现的,但相比起来,性格塑造得却更加丰满。他们虽然都是封建意识的代表人物,却都并不是坏人,作者突出刻画的是他们性格中的愚昧迷信、自私荒唐等旧意识、旧思想、旧观念,对其进行善意的批评,让他们出乖露丑,揭示他们的心态和行为的不合时宜,这种包含善良的调侃、嘲弄,使作品具有了一种难得的乡村幽默风味。

(2)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1943)

《李有才板话》是赵树理“问题小说”的类型的典型代表作品,阎家山是阎锡山统治下的山西农村的缩影,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冲突是这部作品的中心冲突,作品围绕着阎家山改选村政权,实行减租减息两件大事,展开了抗战期间中国农村的复杂政治关系。

阎家山抗战后成了共产党实际掌握的敌后根据地,但地主阎恒元仍然利用各种手段把持政权,为非作歹,区上派的章工作员被阎恒元一伙包围,脱离群众,不明真相,农村快板能手李有才和接近他的“老槐树下的小字辈”用自己的方式不断和旧势力斗争,终于在县农会主席――共产党的优秀干部老杨同志的带领下,用斗争大会的方式发动了群众,扳倒了阎恒元。在斗争中成长起来的一班小字辈被选为了新的村干部,阎家山彻底实行减租减息。

李有才和老杨同志是作品中刻画得最生动、完整的形象:李有才性格乐观爽朗、深沉冷静、机智风趣而富有谋略,运用快板这种巧妙的斗争方式,揭露了恶势力的丑恶嘴脸,并团结了新生势力;老杨同志是作为章工作员的对立面形象而出现的,阎家山之所以出现地主篡权的局面,就是因为章工作员的主观主义、官僚主义的工作作风,而老杨同志工作起来则处处密切联系群众,工作作风朴实而深入。通过这两种工作方式的对比,小说鲜明地提出了党的领导方式和方法的问题,为广大的工作者指出了正确的方向。

除了和《小二黑结婚》一样采用小标题分段结构,叙述简洁明白有头有尾外,《李有才板话》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配合情节发展,夹杂着大量假托李有才创作的清新活泼的快板词,强化了作品的泥土气息和民族化风格,所以小说名叫“李有才板话”。

(3)其他小说创作

此外,赵树理的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以庞大的结构反映了山西从20年代末到40年代末的农村岁月,描写了一个村子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战胜利近20年间所发生的变化;短篇小说《孟祥英翻身》写了一个受婆婆、丈夫欺压、虐待的年轻媳妇孟祥英解放成长为度荒英雄的故事;短篇小说《传家宝》从两代的观念分歧入手,反映了解放区家庭关系和生活方式的变革;中篇《邪不压正》形象地提出了土改运动中“侵犯中农利益的问题”,揭露了封建思想对执政共产党内部的腐蚀问题;其它如《催粮差》、《福贵》、《刘二和与王继圣》、《小经理》、《田寡妇看瓜》等,也都是相当成功的作品。

4.赵树理小说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赵树理作为解放区文学的一面旗帜,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是独特的,其成就主要体现在思想和艺术两个方面:首先,在思想上,以新的生活和新的主题开创了现代文学的新局面。赵树理的小说开辟了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新天地,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解放区农村社会关系的变革,塑造了历史变革中的农民形象,歌颂了新的人物和新的风尚。赵树理的小说主要塑造了以下几种农民的典型形象:一是深受封建思想毒害还没有觉醒、背负沉重的历史传统的老一代农民,如《小二黑结婚》中的二诸葛、三仙姑,《李有才板话》的老秦,《传家宝》里的金桂婆婆等;二是受封建思想的影响而发生蜕变的年轻一代农民和某些知识分子及干部,如《李有才板话》中的小元、《邪不压正》中的小昌;三是代表社会进步力量的人物形象,如小二黑、小芹、李有才、孟祥英等,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历史变革中的农民系列。

赵树理还总是坚持从生活实际出发,描写当时人们普遍关心的事情和生活中亟待加以解决的问题。所以,他的小说多被称为是“问题小说”。应该指出的是,他的问题小说有别于五四时期的社会问题小说,更注意农村社会中的阶级矛盾、以及各项社会政治运动中的疑难和偏差问题,始终洋溢着高涨的政治意识,所以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是“农村政治问题小说”。

其次,在艺术上,还创造了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新评书体”, 为中国现代小说的通俗化、大众化提供了艺术经验。赵树理的小说在结构上,情节连贯,故事性强,结构严谨,首尾照应;在人物描写方面,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传统方法,通过人物自身的行动及语言来表现他们的性格,少有静止的景物和心理描写;在语言方面,朴实生动、幽默风趣,表现力强,真正做到了语言的大众化;另外,赵树理的小说都是以晋东南农村为背景,具有浓厚的山西味道和晋阳气息,后来在其影响下形成的“山药蛋派”作家群,是中国当代文学中最有地域文化特点的流派之一。

赵树理小说是复杂的,他的出现也具有多方面的意义,不仅仅宣告了文艺大众化在解放区的成功,也不仅仅意味着一种新的农村题材小说模式的崛起,更重要的是,它还标志着知识分子叙述者全面让位于政治话语主体,标志着“五四”以来的中国新文学真正开始了整体结构的转型。但是从农民文化角度去表现农民,也使赵树理在一定程度上迁就了农民的文化心理的欣赏水平,带来了其小说创作的局限性。

进入知识点二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