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
1.A 2.B 3.D 4.C 5.A 6.A 7.D 8.A 9.A
10.C 11.A
12.C【解析】2009年1—6月应付债券的实际利息=1 090×2%=21.8(万元)
2009年6月30日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1 090+21.8-1 000×3%=1 081.8(万元)
2009年7—12月应付债券的实际利息=1 081.8×2%=21.6(万元)
2009年12月31日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1 081.8+21.6-1 000×3%≈1 073(万元)
13.B【解析】2009年6月30日应付利息=50 000×3%=1 500(万元)
2009年6月30日应确认实际利息=52 802.1×2%=1 056.04(万元)
2009年6月30日利息调整金额=1 500-1 056.04=443.96(万元)
2009年6月30日应付债券摊余成本=52 802.1-443.96=52 358.14(万元)
2009年12月31日应付利息=50 000×3%=1 500(万元)
2009年12月31日应确认实际利息=52 358.14×2%=1 047.16(万元)
2009年12月31日利息调整金额=1 500-1 047.16=452.84(万元)
2009年12月31日“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的余额=2 802.1-443.96-452.84
=1 905.3(万元)
二、多选
1.BC 2.ABCDE 3.DE 4.BDE 5.ABDE 6.BC 7.BDE 8.CDE
三、判断
1.× 2.× 3.× 4.√ 5.√ 6.× 7.√
(四)计算及账务处理题
1.实际利率计算表见表1。
表1 实际利率计算表 单位:万元
日期 |
现金流出 (4.5%) |
利息费用 (5.64%) |
利息调整 |
摊余成本 |
2014年12月31日 |
|
|
|
7 755 |
2015年12月31日 |
360 |
437 |
77 |
7 832 |
2016年12月31日 |
360 |
442 |
82 |
7 914 |
2017年12月31日 |
360 |
446* |
86 |
8 000 |
合计 |
1 080 |
1 325 |
245 |
—— |
*系尾数调整。
(1)2014年12月31日发行债券时:
借:银行存款 7 755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245
贷:应付债券——面值 8 000
(2)2015年12月31日计提并支付利息时:
借:在建工程 437
贷: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77
银行存款 360
(3)2016年12月31日计提并支付利息时:
借:在建工程 442
贷: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82
银行存款 360
(4)2017年12月31日计提并支付利息。
借:财务费用 446
贷: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86
银行存款 360
(5)2017年12月31日还本付息时:
借:应付债券——面值 8 000
贷:银行存款 8 000
2.(1)2015年9月发行债券:
发行净收入=110*10 000*(1-2%)=1 078 000元
借:银行存款 1 078 000
贷:应付债券—面值 1 000 000
—利息调整 78 000
(2)2015年末计提利息:
利息费用=1 078 000*4.26%*4/12=15 308元
借:在建工程 15 308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4 692
贷:应付利息 20 000
(3)2016年3月1日支付利息:
2016年1月至2月利息费用=1 078 000*4.26%*2/12=7 654元
借:应付利息 20 000
在建工程 7 654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2 364
贷:银行存款 30 000
(4)2016年9月1日支付利息:
利息费用=1 070 962*4.26%*6/12=22 811
借:在建工程 22 811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7 189
贷:应付利息 30 000
3.(1)甲公司实际支付租金时的会计分录
借:预付账款 24 000
贷:银行存款 24 000
(2)甲公司于每月月末确认该非货币性薪酬时的会计分录
该房屋每月应付租金=24 000÷6=4 000(元)
借:管理费用 4 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4 000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4 000
贷:预付账款 4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