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九章 所有者权益>>学习内容>>知识点一
同学们,请运用你学到的知识,来解答下面这几道题。
【例题1·简答题】所有者权益的含义是什么?
【例题2·简答题】简述企业的组织形式?
【例题3·简答题】所有者权益和负债有什么区别,简述几条。
【例题4·简答题】所有者权益的来源构成有哪些?
【例题1解答】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例题2解答】
国际通行的做法是按企业资产经营的法律责任,把企业划分为非公司型企业和公司型企业。
(一)非公司型企业
1.独资型企业。独资型企业也称私人独资企业,它是企业的最简单、最原始的组织形式。
2.合伙型企业。合伙型企业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合伙人按照协议共同出资,共同承担企业经营风险,并且对企业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企业。
(二)公司型企业
1.有限责任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是指由一定数量的股东共同出资组成,股东仅就自己的出资额对公司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的公司。
2.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是指由一定人数出资设立,全部资本由等额股份构成,并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的公司企业。
【例题 3解答】
所有者权益与负债虽然都是权益,共同构成企业的资金来源,但所有者权益是投资者享有的对投入资本及其运用所产生盈余(或亏损)的权利;负债是在经营或其他活动中所发生的债务,是债权人要求企业清偿的权利。
所有者享有参与收益分配、参与经营管理等多项权利,但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在顺序上置于债权人之后,即只享有对剩余资产的要求权;债权人享有到期收回本金及利息的权利,在企业清算时,有优先获取资产赔偿的要求权,但没有经营决策的参与权和收益分配权。
在企业持续经营的情况下,所有者权益一般不存在抽回的问题,即不存在约定的偿还日期,因而是企业的一项可以长期使用的资金,只有在企业清算时才予以退还;负债必须于一定时期后偿还。
为了保证债权人的利益不受侵害,法律规定债权人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优先于投资者,因此债权又称为第一要求权;投资者具有对剩余财产的要求权,故又称剩余权益。
所有者能够获得多少收益,需视企业的盈利水平及经营政策而定,风险较大;债权人获取的利息一般按一定利率计算,并且是预先可以确定的固定数额,无论盈亏,企业都要按期付息,风险相对较小。
【例题4 解答】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所有者权益分为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其他综合收益、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
1.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是指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本部分,它既包括构成企业注册资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额,也包括投入资本超过注册资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额,即资本溢价或者股本溢价。
2.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反映的是其他综合收益的内容。
3.留存收益是企业历年实现的净利润留存于企业的部分,主要包括累计计提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