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九章 所有者权益>>学习内容>>知识归纳
同学们已经学完了本章的单元一、单元二和单元三的有关知识。下面由老师把你学过的知识要点归纳一下。
第一单元 所有者权益概述
一、企业组织形式
企业按资产经营的法律责任,可以划分为非公司型企业和公司型企业。非公司型企业包括独资型企业和合伙型企业,公司型企业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二、所有者权益的含义及构成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通常由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构成。
三、所有者权益的确认
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主要依赖于其他会计要素,尤其是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所有者权益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
第二单元 投入资本
一、投入资本概述
(一)投入资本的含义
投入资本是投资人提供给公司的资本,它是由实收资本(或股本)和资本公积(其中的股本或实收资本溢价)两部分构成的。
(二)投入资本的主要法律规定
1.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全体股东认缴的出资额。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但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作为出资的财产除外。
2.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发起设立方式设立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全体发起人认购的股本总额。
3.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募集方式设立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实收股本总额。
二、投入资本的会计处理
(一)一般企业投入资本
1.会计处理原则:一般企业投入资本通过“实收资本”账户处理。
2.会计分录
借:库存现金/银行存款 (收到投资人投入的现金)
(或)有关资产科目 (以实物资产投资)
(或)无形资产科 (以无形资产投资)
贷:实收资本 (按投入资本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的份额)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差额)
(二)股份有限公司投入资本
股份有限公司与一般企业相比,其显著特点在于将企业资本划分为等额股份,并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来筹集资本。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发行的会计核算主要通过“股本”账户进行,仅核算公司发行股票的面值或设定价值部分。在“股本”账户下,按股票种类及股东名称设置明细账。
(三)资本公积和其他综合收益
1.资本溢价和股本溢价
(1)资本溢价
新加入的投资者要付出大于原有投资者的出资额,才能取得与原有投资者相同的投资比例。投资者投入的资本中按其投资比例计算的出资额部分,应记入“实收资本”科目,大于部分应记入“资本公积--资本溢价”科目。
(2)股本溢价
为提供企业股本总额及其构成和注册资本等信息,在采用与股票面值相同的价格发行股票的情况下,企业发行股票取得的收入,应全部记入“股本”科目;在采用溢价发行股票的情况下,企业发行股票取得的收入,相当于股票面值部分记入“股本”科目,超出股票面值的溢价收入记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科目。这里要注意,委托证券商代理发行股票而支付的手续费、佣金等,应从溢价发行收入中扣除,企业应按扣除手续费、佣金后的数额记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科目。
2.其他综合收益
(1)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的,在持股比例不变的情况下,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企业按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处置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时,还应结转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相关金额,借记或贷记“其他综合收益”科目,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利得或损失,借记或贷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贷记或借记“其他综合收益”科目。
(3)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差额
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转换日的公允价值小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转换日的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作为其他综合收益计入所有者权益。
(4)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
股份支付是指企业为获取职工和其他方提供服务而授予权益工具或者承担以权益工具为基础确定的负债的交易。企业授予职工期权、认股权证等衍生工具或其他权益工具,对职工进行激励或补偿,以换取职工提供的服务。企业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换取职工或其他方提供服务的,应按照确定的金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第三单元 留存收益
一、留存收益的性质及构成
留存收益是股东权益的一个重要项目,是企业历年剩余的净收益累积而成的资本。留存收益由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构成。盈余公积包括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
二、留存收益的会计处理
(一)盈余公积的会计处理
1.企业提取盈余公积时
借:利润分配
贷:盈余公积
2.企业用提取的盈余公积转增资本时
借:盈余公积 (按批准的转增资本的数额)
贷:实收资本/股本
企业将盈余公积转增股本时,应当按照转增股本前的股本结构比例,将盈余公积转增股本的数额记入“股本”科目下各股东的明细账,相应增加各股东对企业的股本投资。
按规定对董事会或类似机构通过的利润分配方案中拟分配的现金股利或利润不作账务处理,但应在附注中披露。
3.当利润分配方案获得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审议批准后
借:利润分配
贷:应付股利
4.实际支付现金股利或利润时
借:应付股利
贷:银行存款
(二)未分配利润的会计处理
1.归集生产经营过程中取得的收入和发生的费用
借:费用类科目
贷:本年利润
借:本年利润
贷:收入类科目
2.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进行分配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或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本年利润
3.年度终了,将“利润分配”科目下的其他明细科目的余额转入“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
(三)弥补亏损的会计处理
1.企业在当年发生亏损的情况下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本年利润
3.以次年税前利润弥补,不需要进行专门的账务处理。以次年税后利润弥补亏损,其会计处理方法相同,所不同的只是两者计算缴纳所得税时的处理不同而已。
三、股利分派
(一)股利分派限制
1.法律上的制约
2.现金支付能力的制约
3.与优先股股东的契约
4.董事会自行限制
5.股东要求与税收政策的制约
(二)股利分派的有关日期
1.宣告日 2.股权登记日(除息日) 3.分派日
(三)股利的种类
1.现金股利 2.财产股利 3.负债股利 4.股票股利 5.清算股利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所有者权益的内容,请在学习资源继续了解本章拓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