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十章 费用>>实践活动
同学们,实践是检验真理问题的唯一标准,运用你们学到的知识实践检验一下能力提升了吗?
实践主题:将有关费用的理论与会计实务相结合。
实践目标:结合本章相关知识,学习在会计实务中,费用的确认与核算。
实践任务:去本地一家企业实地考察学习。
实践要求:学习企业对费用的确认与计量,重点学习其对期间费用的核算。
分析样例:
【案例】一、美国废品管理公司简介
美国废品管理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垃圾处理公司,由狄恩L·班特若克和韦恩·休真格于1968年创立,1971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是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华尔街耀眼的明星股。
在废品管理公司处于鼎盛时期的80年代,《华盛顿邮报》盛赞它是“垃圾中的黄金”。时隔几年后的1993年,《华盛顿邮报》便直言不讳地称它“看起来更像是垃圾”。
二、舞弊方式分析
模糊资本性支出和费用性支出的界限,以制造虚拟资产。
自1989年起,废品管理公司通过所谓的“净账面价值法” 将部分已经建成并交付使用垃圾掩埋场的利息费用资本化。
即为:借:财务费用 借:固定资产
贷:应付利息 → 贷:应付利息
废品管理公司不仅在对外报送的财务报表中没有披露这些内幕,而且直至1997年仍在运用“净账面价值法”,继续将本应计入期间费用的利息费用资本化为在建工程或固定资产。
其他不适当的资本化处理方法还包括将系统开发费用、管理费用、财产保险费用资本化。而且,资本化后的系统开发费用和财产保险费用又被武断地按照特别“经久耐用”的假设摊销,如对公司的两大系统按照10至20年摊销,财产保险费则一律按15年期限摊销。
三、总结
事后调查表明,1992至1996年期间,废品管理公司累计将1.92亿美元的利息费用资本化,在夸大了利润总额的同时,也高估了在建工程和固定资产的价值。费用的资本化减少了费用,增加了资产,根据公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利润=收入-费用↓
教师分析:
上述案例中,美国废品管理公司模糊资本性支出和费用性支出的界限,以制造虚拟资产,将本应计入期间费用的利息费用资本化为在建工程或固定资产,最终导致公司破产。案例中提到的“期间费用”就是本单元要讲解的知识点。所谓的期间费用,是指企业当期发生的,不能直接归属于某个特定产品成本的费用。由于难以判定其所归属的产品,因而不能列入产品制造成本,而在发生的当期直接计入当期损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