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纸的历史

印刷术的发明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发明和推广应用,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而被称为「文明之母」。

  印刷术的发明是长期文化、物质和技艺等积累的结果,有了这些条件,一旦社会需要,就会出现印刷术。我国古代应用最早的印刷术是雕版印刷,其原理是:将需印刷的文字或图像,书写(画)于薄纸上,再反贴于木板表面,由刻版工匠雕刻成反体凸字,即成印版。印刷时先在印版表面刷墨,再将纸张覆于印版,用干净刷子均匀刷过,揭起纸张后,印版上的图文就清晰地转印到纸张上,从而完成一次印刷(见工艺流程图)。

雕版印刷工艺流程

  雕版印刷术发明的时间大约在隋末唐初,即公元7世纪初期。有人认为,最早使用印刷术者,为民间或佛教寺院。有文献记载,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唐太宗李世民下令梓行《女则》,是目前发现最早记载使用印刷术的文献。还有文献记载,公元645年,玄奘从印度取经回到长安后,曾用纸大量印刷普贤像。

  到目前为止,唐代印刷品已有多处发现。使我们能目睹当时印刷的技艺水准和风貌。1900年,于敦煌藏经洞内发现一件卷轴装的印刷品《金刚经》。卷末印有「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为二亲敬造普施」字样,证明其刻印年代为公元868年。由于其刻印精美,而被世人所瞩目,从其刻印技艺水准推断,它应为刻印技术发展到成熟之作。由此可见,印刷术达到此水准,至少应经历200年的发展历程。 1966年于韩国庆州佛国寺佛塔内发现一件雕版印刷品《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该印品中,使用了武则天所创制字几处,经中外不少学者考证,此经为武周后期洛阳或长安的印刷品,具体刻印年代约为公元702年,比此件略早的印刷品,也曾在中国西安、成都和新疆发现。于敦煌等地发现的千佛像其年代可能更早。本世纪初发现于吐鲁番的《妙法莲华经·分别功德品》,有武周制字,当为武周后期的雕版印刷品。早在隋代的文献中,就有刻印佛经佛像的记载,据此,可以推断,雕版印刷术约发明于隋至唐初。

pgcp25.jpg (26271 bytes)

雕版印刷工具

pgcp26.jpg (30699 bytes)

梵文《陀罗尼经咒》唐初印品,1974年西安郊区出土为现存最早的印刷实物

pgcp27.jpg (55412 bytes)

《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韩国庆州发现,中国唐代刻印)

pgcp28.jpg (44047 bytes)

梵文《陀罗尼经》(唐印品,成都出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