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土地的概念与特性

一、土地的概念

土地(资源资产)的经济学概念和涵义

17世纪西方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配第: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马克思指出:土地和劳动力是形成财富的两个原始要素,是一切财富的源泉。

作为自然状态的土地是土地物质,而已利用土地由于附加了人类的劳动成为土地资本,使土地物质土地资本融为一体。

土地资源( 土地物质)与土地资产( 不动产)融为一体,是土地经济学基本概念的出发点。土地资源,是指土地作为生产要素和生态环境要素,是人类生产、生活和生存的物质基础和来源,可以为人类社会提供多种产品和服务。土地资产,是指国家社会、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占用的土地资源作为其财产的权利。

还有不少经济学家和自然科学家是把土地视为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综合体。(如: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

土地的多种涵义:自然、空间、生产要素、消费财货、位置、财产和资本等。

土地是土地经济学研究的物质客体,可以从纵与横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横的角度

1.土地即土壤,亦即地球陆地表面疏松的、有肥力的、可以生长植物的表层部分。

2.土地即地球的纯陆地部分,不包括陆地的水面。

3.土地即陆地及其水面,亦即地球表面除海洋之外的陆地及其江河、湖泊、水库、池塘等陆地水面。

4.土地即地球表面,亦即地球的陆地部分和海洋部分都包括在内。

纵的角度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认为土地是指大自然为了帮助人类,在陆地、海上、空气、光和热各方面所赠予的物质和力量。

美国土地经济学家伊利认为经济学家所使用的土地这个词,指的是自然的各种力量,或自然资源…… 经济学上的土地是侧重于大自然所赋予的东西。

联合国粮农组织1976年制定的《土地评价纲要》中,对土地作了如下定义:土地是由影响土地利用潜力的自然环境所组成,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文和植被等。它还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活动的结果,例如围海造田,清除植被,以及反面的结果,如土壤盐碱化。然而纯粹的社会特征并不包括在土地的概念之内;因为这些特征是社会经济状况的组成部分。

综合而言,土地的概念是:土地是由地球陆地部分一定高度和深度的岩石、矿藏、土壤、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即陆地及其自然附属物。

上述概念是就土地作为自然资源而讲的。而现实的土地已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自然综合体,而是一个由各项因素并综合了人类正反面活动成果的自然经济综合体了。

二、土地的特性

土地具有一系列与其他物质相区别的特性。

土地的基本特性包括自然特性和经济特性。

土地的自然特性:位置固定性、面积有限性、质量差异性、功能永久性。

土地的经济特性:土地供给的稀缺性、土地利用方式的相对分散性、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