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土地经济学的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土地经济学的对象

参阅已有的有关专著,所涉及的研究范围和内容并不拘泥于同一模式。

1、中国人民大学毕宝德的《土地经济学》

研究领域完整地说包括三个方面:

1)土地利用经济

2)土地制度

3)土地价值

这三个方面是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

土地利用经济

指土地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分配和使用,具体包括土地资源的勘察,技术经济评价,土地规划,土地开发、利用、保护与整洁等方面的经济问题;它研究人与土地之间的关系问题。

土地制度

指土地所有制、土地使用制,以及国家管理制度的建立、演变及其实施等方面的问题。研究土地利用中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问题。

土地价值

指土地在权属转移及其收益分配中的价值形式及其量化表现。研究的也是土地利用中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但它所涉及的是土地权属转移和土地收益分配中所发生的土地关系问题。

2、台湾张德粹的《土地经济学》

1)土地和土地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各类土地的供给与需要及人地关系

2)报酬规律、地租论及边际分析

3)土地利用的一般理论和各种土地利用的理论与实践

4)土地制度

3、南京农业大学刘书楷的《土地经济学》

1)土地经济学的基本范畴与原理和方法论(基本理论)

2)土地利用的理论与实践(人地关系)

3)土地利用的法制与政策(土地利用中人与人的关系)

从土地经济学的研究领域来看,土地经济学的对象可归结为两个方面:即土地利用中的生产力组织和生产关系调节。

概括地说,土地经济学的对象是:土地利用中的生产力组织和土地所有、使用与管理中的生产关系及其调节。

土地经济学就其性质来说,它是一门研究研究土地利用中人与土地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科学,是经济科学的一个独立分支。

二、土地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为理论指导,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研究。

最主要、最常用的方法有:

1、抽象思维方法

2、系统分析方法

3、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方法

4、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方法

5、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