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土地的供给

一、土地的自然供给及其制约因素

土地天生的可供人类利用的部分叫土地的自然供给;土地的自然供给(又称土地的物理供给或实质供给):指地球供给人类可利用的土地的数量,包括已利用的和未利用的土地资源,即后备土地资源。土地的自然供给相对稳定,是无弹性的。

土地的自然供给制约因素

1.适宜于人类生产生活的气候条件;

2.适宜于植物生长的土壤质地和气候条件;

3.具有可资利用的淡水资源;

4.具有可供人类利用的生产资源;

5.具有一定的交通条件。

(一)世界土地的自然供给

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公里,其中海洋为3.61亿平方公里,占地球表面积的70.8%;陆地为1.49亿平方公里,占地球表面积的29.2%

(二)中国土地的自然供给

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中,从热量条件看,大部分地区属于中纬度

地带,热量条件优越。70%以上的地区农作物生长期的热量条件都较好。

 

二、土地的经济供给及其影响因素

(一)土地的经济供给的含义

土地的经济供给:指在土地自然供给的基础上,投入劳动进行开发以后,成为人类可直接用于生产、生活各种用途土地的供给。土地的经济供给是个变量。

土地自然供给与土地经济供给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土地自然供给是土地经济供给的基础,土地经济供给在自然供给范围内变动;

2.土地自然供给是针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及动植物的生长而言的 ,土地的经济供给是针对土地具体的不同用途而言;

3.土地自然供给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一定的、无弹性的,土地经济供给是变化的、有弹性的,并且不同用途土地的供给弹性不同;

4.人类难以或无法增加土地的自然供给,但可以在自然供给的基础上增加经济供给。

(二)土地经济供给的影响因素

1.各类土地的自然供给

2.利用土地的知识和技能

3.社会需求

4.产品价格

5.土地利用计划

6.土地供给者的行为

(三)增加土地供给的措施

1.扩大土地利用面积

2.提高集约经营水平

3.建立合理的土地制度

4.调节消费结构

5.利用新技术

6.保护土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