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土地的需求
土地需求:即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利用土地进行各种生产和消费活动的需求。分为:农业用地需求、非农业用地需求
制约土地需求程度的基本因素主要有:
1、人地比例或人口密度
2、土地质量
3、人们利用土地的知识与技能
4、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对土地产品需求量的大小
一、农业用地需求
人类需要农业用地,是需要农业土地的光、热、水、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土壤等为人类提供食物、衣料及其他原料,最重要的是食物和衣料。
现在人类从土地上获取食物主要为两大类:农作物产品和畜产品。
1、耕地
在我国,现在第一位的是耕地:满足耕地需求之外,才可言及其他。影响耕地需求的因素:人口、土地生产率、国民经济状况等。
保护耕地,控制耕地占用速度,成为中国土地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2、林地
林地需求取决于两点:对木材的需求和林木的生态功能。实践证明:越是对人类生活起作用的生态林,距人类的居住地越紧,就越容易占用耕地。因此,林地与耕地存在一定矛盾。
3、草地
人类对草地的需求:不只因为它能提供畜产品,还在于它能保护土地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草地在城市及耕地周围起着维护生态平衡的作用;在山区及草原地区承担着为人类提供畜产品的任务。草地需求也必须保证。
二、非农业用地需求
非农业用地需求会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土地需求不断增加,在土地总量一定的条件下,各类用地之间存在互竞问题,此消彼长。土地用途一经改变,再想恢复原用途,要花费大量的劳动。
因此,实践中调整产业结构和改变土地用途,必须经过慎重考虑,周密规划,才能付诸行动。
三、经济发展对土地需求的影响
前面:是把土地作为人类生存发展的一种自然物质加以讨论
现在:是把土地作为一种生产投入,纳入经济发展的模式加以研究
1、经济规模的扩大对土地需求的影响
经济发展必须以一定的投入为基础,从资源经济角度可以把投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土地资源;另一部分是非土地资源。在一定的经济水平下,上述两部分投入通过一定组合就形成该经济水平下应得的产出。当一部分投入减少时,必须增加另一部分投入,才能保持产出不变。
2、产业结构的变化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一方面:各产业及各产业内部的各行业用地标准和用地数量不同,对土地的需求数量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