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土地集约利用途径

一、       认识土地投入

我们把固定资产投入当作土地的变动性投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我们要想获得土地利用的高效益,就要有大量的投入。在投入达到最佳点之前,这些投入会引起递增的报酬。

第二,如果某一项固定资产,投入已经达到最佳点,就不应当再增加这种投入了。

第三,在现实经济活动之中,应把所有的投入作为一个整体纳入变动生产要素类,按照报酬递减规律的思想,求得这些投入的最佳适量。

二、正确掌握农业土地利用的集约度

集约经营:单位土地面积上使用高比率的变量投入(劳动——劳力、资本)的经营。

集约度:单位土地面积上所投劳动和资本的多少。

粗放经营:使用大面积土地投入变量低比率的经营。

集约边际:集约度的最高限度。

粗放边际:集约度的最低限度。

一方面,看当时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成都、农业技术发展水平和投入的能力;

另一方面,还要看土地本身的肥力,包括土壤的化学结构、有机质含量、土地位置、交通条件等。

 

三、非农用地也要实行集约利用

非农用地的效益可以分为两类:用于住宅建设的是单位土地面积上所建房屋的面积;用于工业、商业和交通运输的,在于单位面积上所获得经营利润。

在城市内部也有一个提高土地利用率的问题,首先要搞好城市规划,进行综合利用。其次,城市土地利用要向地上空间发展,实行立体作用。

土地集约利用的总指导方针:

土地报酬规律要求土地集约利用(但集约度不是越高越好)

1、控制总量

2、限制增量

3、盘活存量

4、提高质量

土地集约利用的工作原则

1、控制总量

2、政策调节

3、分类指导

4、规范管理

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措施

1、加强规划实施管理,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和土地供应总量。

2、摸清家底,制定集约用地的总体实施水平。

3、充分运用经济手段(级差地租原理和价格、税费等),制定切实可行的鼓励政策。

4、采取有力措施,制止新的土地粗放利用。

5、加强领导,完善土地集约利用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