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号:  0107192 

《土地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2参考答案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评分标准:

1)每题2分,共10题,共20分。

2)答对1题得2分,不答或回答错误不得分。

3)答题意思基本符合答案时,酌情给分。

答案:                                                                                                                                                                                                                                                                                                                                                                                                                                                                                                                                                                                                                                                                                                                                                                                                                                                                                                                                                                                                                                                                                                                                                                                                                                                                                                                                                                   

1、市场比较法:是根据市场替代原理,将待估土地与具有替代性的,且在近期市场上交易的类似土地进行比较,并对类似土地的成交价格作适当修正,以此估算待估土地客观合理价格的方法。

2、垄断地租:是由产品的垄断价格带来的超额利润转化成的地租。

3、内部规模经济:是指企业经营实体规模扩大而在企业内部产生的经济效益。

4、土地价格:购买土地所有权的价格。指的是出让土地所有权所应取得的补偿,或取得土地所有权应支付的代价。

5、国有土地租赁:指土地使用者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签订一定年期的土地租赁合同,并支付租金的行为。

6、土地利用生态效益:是人类对土地的利用过程与结果符合生态平衡规律。

7、二级土地市场:即转让市场,指土地供求双方根据市场行情自由转让、出租和抵押土地使用权的市场。

8、贴现系数:表示从现在起第n年的一单位货币量相当于现在的多少;也可以是现在的一单位货币相当于n年前的多少。

9、土地可持续利用:指土地的利用不能对后代的持续利用造成危害,土地的利用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要影响人类今后的长远需要。

10、土地税收:是国家以土地为征税对象,凭借其政治权力从土地所有者或土地使用者手中无偿地、强制地、固定地取得部分土地收益的一种税收。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评分标准:

1)每题10分,共5题,共50分。

2)答对1题得10分,不答或回答错误不得分。

3)答题意思基本符合答案时,酌情给分。

答案:

1、什么是土地的自然供给与经济供给?两者的关系是怎样的?

1)土地天生的可供人类利用的部分叫土地的自然供给,即地球供给人类可利用的土地的数量,包括已利用的和未利用的土地资源。(2分)

2)土地的经济供给是指在土地自然供给的基础上,投入劳动进行开发以后,成为人类可直接用于生产、生活各种用途土地的供给。(2分)

3)土地自然供给是土地经济供给的基础,土地经济供给在自然供给范围内变动;土地自然供给是针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及动植物的生长而言的,土地的经济供给是针对土地具体的不同用途而言;土地自然供给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一定的、无弹性的,土地经济供给是变化的、有弹性的,并且不同用途土地的供给弹性不同;人类难以或无法增加土地的自然供给,但可以在自然供给的基础上增加经济供给。(6分)

2、什么是土地利用?合理地利用土地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1)土地利用是人类通过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过程,这一过程是人类与土地进行的物质、能量和价值、信息的交流、转换过程。(4分)

2)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则是指人们在利用与管理土地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主要有:先调查、评价、规划,后开发利用;以集约利用为主与保证适量的耕地面积相结合;在农业优先的前提下统筹安排用地比例;专业化利用与综合利用相结合;开发利用与合理保护相结合。(6分)

3、怎样理解土地报酬规律对集约经营的制约作用?

1)土地报酬规律要求土地集约利用(但集约度不是越高越好)。(2分)

2)应加强规划实施管理,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和土地供应总量。摸清家底,制定集约用地的总体实施水平。充分运用经济手段(级差地租原理和价格、税费等),制定切实可行的鼓励政策。采取有力措施,制止新的土地粗放利用。加强领导,完善土地集约利用制度。(8分)

4、土地制度的概念及构成

1)土地制度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界定。广义的土地制度泛指与土地所有、土地使用、土地管理及土地利用技术等有关的一切制度。狭义的土地制度是指土地所有、使用与管理的土地经济制度及相应的土地法权制度。(5分)

2)狭义的土地制度包括土地经济制度和相应的土地法权制度。完整的土地经济制度包含土地所有制、土地使用制和土地国家管理制度。(5分)

5、政府管理土地市场的基本手段有哪些?

    (1)法律手段:主要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地产管理法》等。(3分)

2)经济手段:税收措施,金融措施。(2分)

3)行政手段:制定全国土地利用计划,划定限制供地和禁止供地的范围,建立土地有形市场,建立交易许可制度和交易预报制度,建立土地储备制度,建立地价等市场信息公开查询制度。(5分)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评分标准:

1)每题15分,共2题,共30分。

2)答对1题得15分,不答或回答错误不得分。

3)答题意思基本符合答案时,酌情给分。

答案:

1、试述土地报酬规律的内涵,并画出土地报酬规律的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三条曲线,并对三阶段进行分析。

1)从土地利用的全过程看,土地报酬的运动规律在正常情况和一般条件下,应该是随着单位土地面积上劳动和资本的追加投入,先是递增然后趋向递减。在递减后,如果出现科技或社会制度上的重大变革,使土地利用在生产资源组合上进一步趋于合理,则又会转向递增;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稳定下来,将会再度趋于递减。(4分)

2)示意图:(4分)

             Q                                          F

                                        

                            I         II         III

                                                                                  TP

                                    

                                            E

                                                           AP   

 

          O        A          B  MP                     L

 

I阶段,平均产出递增,因为生产的规模效益正在表现出来;投入变量资源不足,土地投入相对多。有利可图,生产力上升快,但资源利用和生产潜力的发挥不充分。(2分)

II阶段,平均产出递减,总产出增长的速度放慢;合理利用土地和投入变量的适应范围。合理利用土地在第II阶段。(3分)                                               

III阶段,边际产出为负,总产出绝对下降。变量资源过多,超出了土地的受容力,生产效果全面下降。(2分)

 

2、论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兼顾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主要是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6分)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土地的利用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要影响人类今后的长远需要。其含义包括:一是土地资源本身的高效持续利用;二是土地资源与社会其他资源相配合共同支撑经济社会持久发展。(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