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地基处理

第三节 密实法原理

土的密实原理:利用各种机械功能,在短时间内促使土的孔隙比减小,密实度增加,从而达到增加地基强度,减少沉降的目的。

利用密实原理处理地基的方法有:碾压、夯实、挤密和振密等四类。

适用:非饱和的各种粘性土类,饱和或非饱和的砂类土。

一、碾压法

利用压实机械,如压路机、铲运机、羊足碾等的机械重量对土进行压实。

二、夯实法

利用冲击能来击实地基。根据冲击能的大小,可以分为重锤夯实和强夯两类。

(一)重锤夯实

用起重机械将夯锤提高到一定高度后,夯击地基的一种加固方法。

锤重:,落距

(二)强夯法

利用起重机械将重达的重锤提至的高度,然后令其自由下落,强迫夯击地基的一种加固方法。属动力固结法。

强夯后地基强度提高的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①强制压缩或振密;②土体液化或结构破坏;③排水固结压密;④触变恢复和固结压密。

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

式中:——夯锤重力,——落距,

   ——修正系数,粘性土取0.5,砂性土取0.7,黄土取0.35~0.5。

三、挤密法

挤密法是指在软弱土层中挤土成孔,从侧向将土挤密,然后再将碎石、砂、灰土、石灰或矿渣等填料充填密实成柔性的桩体,并与原地基形成一种复合型地基,从而改善地基的工程性能。

根据施工方法和灌入材料不同,挤密法可分为沉管挤密砂(或碎石)桩、振冲碎石桩、石灰桩、灰土桩、渣土桩、爆扩桩等。

(一)加固机理

1.挤密作用(砂土地基);

2.置换作用(粘性土地基)。

(二)设计计算

1.砂土地基

主要从挤密作用考虑地基加固。

根据工程对地基加固的要求(如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沉降、抗地震液化等),按土力学的基本理论,计算出加固后要求达到的密度和孔隙比,合理布桩。

如果初始孔隙比为,加固后达到孔隙比为,桩间距可按下式确定(假定挤密桩的体积与土的挤密体积相等):

正方形布置

梅花形(正三角形)布置

其中

,——砂的最大和最小孔隙比,由室内试验确定。

——砂土挤密后需达到的相对密实度。

每根挤土桩单位长度的灌入填料

式中:——每根挤土桩的影响面积;正方形布置;梅花形布置

2.粘性土地基

按复合地基设计,荷载由桩和桩间土共同承担。则:

式中:——分别为复合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单桩承载力标准值和桩间土承载力标准值,

   ,,——一根桩的影响面积、一根桩的横断面积和一根桩所加固土体的面积,

设置换率,桩土应力比,则

置换率由设计人员自己定等),桩土应力比可实测得到,并非定值,随荷载而变化。无资料时可取(原状土强度低者取大值)。

假定施工时,桩间土无结构破坏,无挤实,可用天然地基承载力。

复合地基的沉降包括加固区范围内的沉降和加固区下卧层的沉降。

加固区复合地基压缩模量:

四、振密法

振密法:用振动机振动松散地基,使土颗粒受振移动至稳固位置,减小土的孔隙而压实。

振动机自重为,振动力为,频率为,振幅为

适用范围:松散状态的砂土、砂性杂填土、含少量粘性土的建筑垃圾、工业废料和炉灰填土地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