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测试练习 >> 模拟测试一答案
 

模拟测试一

一、名词解释题

1.温室效应:温室气体对地面射出的长波辐射则有强烈的吸收作用,使地表辐射的热量留在了大气层内,起到类似暖房的玻璃罩或塑料大棚的作用,提高了地表的温度,通常称为温室效应

2.锋面气旋:生成和活动在温带一区的气旋称为温带气旋,而具有锋面结构的低压,又称锋面气旋。

3.水汽压大气中水汽所产生的那部分压力称为水汽压。

4.黄土峁:指孤立的黄土丘陵,峁顶多呈浑圆的凸形坡,斜坡较陡。主要是黄土覆盖在丘状古地形上而成,黄土梁经沟谷分割也可发育成黄土峁。

5.正地形相对于高出某一近似水平面而呈凸形的地貌形态。

6.逆地形:地表形态与构造形态不一致的现象,如向斜山背斜谷。

 

二、选择题

1C   2B   3A   4C   5C   6B   7A   8D   9C   10C

三、图表分析题

1. 冷中心与低压中心对称配置

   中心气压阶小,周围大

   愈高系统愈强

2

A      海蚀穴            

B      海蚀崖          

C      海蚀拱桥          

D      海蚀柱          

E      海蚀平台           

四、简答题

1

 

海洋性气候

大陆性气候

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

  

年气温相时

最热月 :8月;最冷月:2

最热月:7月;最冷月:1

春秋温度差

气温变化和缓,春来的迟,夏去得亦迟;春温低于秋温

气温变化急剧;春来快,夏去得亦快;春温高于秋温

降水变率

降水均匀,变率小

降水集中夏季,变率大

大陆度

K小于100% 

K大于100%

2

参考:

(1)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的不均;

2)地球自转的存在,形成三圈环流;

3)海陆热力差异的存在使得,带状的气压带分隔成一个个孤立的高低气压中心;暖、寒洋流的作用使得气候更加复杂。

3.

(a)原始地面,图中的圆表示砾石,图上方的平直线表示地面;(b)冬季地面冻结,地面抬高,砾石位置也抬高;(c)夏季地面开始融化并降低,砾石下部仍有一部分冻结,砾石未完全回到原来位置;(d)砾石下部土层全部融化,砾石下部被小砾石和砂填充,砾石相对原来位置(a)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过程使大颗粒大的砾石分选至地表。

形成的地貌:石环,石带,石圈。

4

风蚀地貌有:石窝,风蚀蘑菇、风蚀柱,风棱石,风蚀雅丹,风蚀洼地与风蚀谷,风蚀残丘,风棱石

五、论述题

1.

参考:

东亚季风:

东亚季风由海陆热力差异而引起,亚洲东部濒临广阔的太平洋,居于世界最大的海洋和大陆之间,温度梯度和气压梯度的季节变化经其他任何地区都显著。

冬季,亚洲大陆为冷高压盘踞,高压前缘的偏北风就成为亚洲东部的冬季风;夏季,亚洲大陆为热低压所控制,同时太平洋高压西伸北进,因此高低压之间的偏南风就成为亚洲东部的夏季风,东亚季风对我国,朝鲜、日本等地区的天气,气候影响大,冬季风盛行时,这些地区的气候特征为低温,干燥和少雨,夏季风盛行时,这些地区的气候特征为高温,湿润和多雨。

南亚季风:

南亚季风主要是由行星风带季节移动而引起的,但也有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

冬季,亚洲大陆为冷高压盘踞,高压南部的东北风就成为亚洲南的冬季风,但由于亚洲南部远离高压中心,并且有青藏高原阴挡,加上印度半岛面积小,陆海间热力差异小,气压梯度力,故冬季风尽管干燥,但势力比东亚的冬季风弱;夏季,南亚位于赤道低压内,从南半球越过赤道的东南信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转向为西南季风,再加上海陆热力差异的存在使南亚夏季风来得急,势力比东亚夏季风强,气候特征炎潮湿多雨。

2

岩溶作用是发生在可容性岩石地区的一类地貌过程。

其反应方程是CaCO3+CO2+H2OCa2++2HCO3-

岩溶作用的强度特征深受自然地理条件特别是气候条件的影响。因气候条件的差异,岩溶作用的特征、强度及形成的地貌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因此岩溶地貌具有一定的地带性。现将几个主要地带的岩溶作用特征和形成地貌的特点简述如下:

1、热带,亚热带季风型岩溶(以溶蚀作用为主)

降水多,高温,繁茂的植被,溶蚀作用十分旺盛,形成十分发育的Karst地貌。这不仅表现在地表岩溶上,也表现在地下岩溶上。十分发育的Karst地貌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峰林发育的最好、漏陷地貌和谷主坡发育、石芽和溶沟十分显著,石芽高大、地下溶穴发达。

2、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岩溶

以南斯拉夫Karst高原为代表,该带夏季干热,冬季冷湿,水热条件不如热带。故Karst地貌不如热带典型。但地表及地下Karst仍是相当发育的。地表多见落水洞,溶蚀洼地,坡立谷,干谷与盲谷等,缺乏发育完美的峰林。

3、温带湿润气候的岩溶

雨量及热量条件均较上述二带差,故岩溶作用不强烈,地貌不明显,地表Karst以干谷为主,石芽,溶沟,落水洞及溶蚀谷地不发育。地下Karst以溶孔、溶隙和小型溶洞为主。缺乏大型溶洞。

4、寒热及高山型岩溶

气温低,水多以常年冻结和季节冻结的冰的形式存在,因此岩溶作用微弱。因此存在少数圆形洼地和小型漏斗。地下Karst主要是蜂窝状溶孔及小型溶洞,但是在高山地区由于融冻风化强烈,崩解作用常沿断裂、节理和层理面进行。也常形成类似于热带的峰林地貌,但规模很小,并主要分布在断层面附近。

5、干燥地带的岩溶

气候干旱少雨,故岩溶作用不强烈,地貌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