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唐宋诗概述
|
||
(一)唐诗之盛、分期和主要流派
中华古诗在历经了《诗经》时代、《楚辞》、汉乐府时代,经过两晋、南北朝的文化思潮的铺垫之后,终于大踏步地走上了盛唐的高峰。如日中天的唐诗,爆发出了璀璨耀眼的文学神圣的光辉,凝聚了前所未有的华夏神韵文明,千百年以来,一直在慧济普照着人类。 祭祀神灵的赞美诗篇,在华夏民族的远古时代并没有留下太多的印迹。后来的人们,只是从《诗经》的“颂”中看到一些残缺不全的篇章,而《诗经》中最具有生活气息的“风”独占160篇。中原百姓口头吟唱色彩极浓的民歌,成为了先秦诗歌的主体。屈原大夫以道德境界抒怀的《楚辞》,构成了先秦诗歌的另一个高峰。 脍炙人口的汉乐府民歌,承袭了《诗经》民歌《风》的诗风,形式精短、朴实、单纯,情感、智慧与精绝的艺术相融合,焕发着浓重的乡土气息,呈现出一种动人心魄的千古媚力,这从现存的古诗十九首中,我们能够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在叙事短诗《十五从军征》中,那种对一个老兵归乡的凄凉晚景的描述,《陌上桑》中对绝色佳人描写的艺术技巧,《上邪》中那个女子对爱情忠贞的誓言……,二千多年来深受后人们的喜爱,从而成为民族艺术长廊不可多得的瑰宝。但是,如果仅就这些精短的诗篇,便要作为一个民族诗歌繁荣的象征,还有些过于小巧和单薄,似乎缺少一种大气的境界与丰厚。 先秦时代百家思想的繁盛,两汉、两晋、南北朝,儒、道、释的大兴与昌盛,为盛唐诗歌做了内涵和底蕴上的充分准备;各种诗论的诞生,为神韵唐诗的完成做了理论上的准备;以儒之孝为内涵的民歌《花木兰》,陶渊明表现道家境界的诗篇等,为唐诗以及后来的宋词在内涵、境界的表现上,提供了先导和经典的范式。终于,随着大唐文化顶盛的到来,一个民族以诗歌的形式,展现出了神州文学一种前所未有的辉煌。 翻开数以万计的唐诗,犹如打开一片满天星子闪烁的星空,翻开一卷波澜壮阔的历史,翻开一幅令人叹为观止的文学画卷。以儒、释、道的神韵文化为灵魂内涵,以叙事长诗、律诗和绝句为核心形式,以其姿态纷呈、表现手法多姿多彩为时代风格,以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大家为中坚的群星般才华盖世的诗人,终于创造出了底蕴深厚、内涵深邃、视境博大、意蕴深远、智慧精绝、心灵、性情奔放的神韵、杰出的盛唐诗歌,把中华文学推向了艺术上极致的顶峰。 唐诗,终于随着大唐王朝——中华民族如日中天的鼎盛,宛若漫山遍野争奇斗艳的鲜花,绚烂多彩地绽放在神州的历史大地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