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唐宋诗概述
|
||
(二)宋诗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家 考虑的问题。宋初诸派白居易体、西崑体、晚唐体基本上还是沿袭唐风,自欧、梅等复古派诗人出来才初步建立了宋诗自己的独特面目,但真正做到“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欧阳修《六一诗话》引梅尧臣语),是以王安石、苏轼为代表的宋诗革新派。 仁宗嘉祜四年(1059),三十九岁的王安石以其名作《明妃曲》轰动北宋诗坛,后二年苏轼中进士,宋诗革新派也就代替复古派登上了历史舞台。作为北宋诗文革新的集大成者,苏轼更不乏匠心独得的名篇佳制,如《游金山寺》《南园》等都是古往今来为人传诵的不朽之作。 江西诗派:黄庭坚本是“苏门四学士”之一,是苏轼一手提拔和培养起来的青年诗人。苏轼革新诗风原有多方面的建树,其中之一便是“诗须要有为而作,用事当以故为新”(《题柳子厚诗》)。黄庭坚把这一点接了过去,将“以故为新”发展成为“夺胎换骨”、“点铁成金”的诗法,建立起自己的独特风格,形成了一个队伍颇为庞大的诗歌流派一一江西派。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列入黄庭坚以下二十五个主要成员的姓名。大概因为黄庭坚是江西人,故以江西为名,但在社的并不都是江西人。 中兴四大诗人 :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当世合称“中兴四大诗人”,是宋诗继苏较等革新派之后形成的第二个高潮。这一派诗人的共同特点是早期均学习过江西体,后来都摆脱了它的影响而做出了成绩。中兴四大诗人中成就以陆游为最高。而陆游留传下来的近万首诗歌中,又以爱国题材的作品最有艺术特色。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在中兴四大诗人中,最有个人特色的是创建了“诚斋体”的杨万里。他的诗题材新鲜,用语俚俗,自然风趣,可以说是这一诗派的典型代表。 永嘉四灵和江湖派:南宋后期,公开起来反抗江西诗派而独成流派的是永嘉四灵和江湖诗人。四灵为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翁卷(字灵舒)、赵师秀(号灵秀),因为字号里都有个“灵”字,当时人称为“四灵”。又因他们都是永嘉(今浙江温州)人,故又称永嘉派。“四灵”与宋初晚唐体诗人一样,为诗宗贾岛、姚合,专工近体,尤精五律,忌用典故,不发议论,主张“以浮声切响单字只句计巧拙”(叶适《徐玑墓志铭》),四灵的成就不大,但也为当时的文坛注入了一股新气。 江湖派是在永嘉四灵影响下发展起来,作者是一群失意文人即所谓“名士”、“山人”。他们的诗由当时临安(今杭州)的一个书店老板陈起汇刻为《江湖集》,江湖派即由此得名,代表作家有戴复古、刘克庄、方岳等人,成绩不大,但因其中一些诗句触犯了权臣史弥远,如“秋雨梧桐皇子府,春风杨柳相公桥”之类,朝廷曾下令禁止,所以当时颇有名气。 遗民诗:南宋灭亡前后,许多知识分子或坚持抗敌,以身殉国;或遁迹山林,誓不事敌。通过抒写亡国之痛、离乱之恨和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表现遗民或烈士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气节,是这一时期诗歌的共同主题。代表作家有文天祥、汪元量、谢翱、林景熙、谢枋得、郑思肖等人。 较之唐诗,宋代诗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上 ,都有所开拓和发展。宋诗在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社会黑暗和表现统治阶级内部争斗等方面都有所扩展。特别是在民族矛盾异常尖锐激烈的背景下,诗歌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更加炽热 、深沉。在艺术风格上,宋诗逐渐向思理、显露、精细方面发展,有多议论、多以文为诗、以才学为诗等特点。一般说来,宋代诗人都很重视学习唐人,有的偏重模仿,而更多的是力求在学习中创新,形成了争奇斗艳,推陈出新的格局。因此,宋诗流派众多,各种流派之中也常有发展演变,诗歌的风格也因之丰富多样,杰出的诗人,优秀的作品不断涌现。宋诗的数量之大、作者之多远超唐代。 宋代印刷业发达,刻印方便,曾出现大量的诗文集。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及明代中期对宋诗的排斥,大量作品散佚无存。至明末清初的集子有《宋诗钞》《宋诗别裁集》《宋诗纪事》及《补遗》流传至今,作品数量超过《全唐诗》约数倍,已知的作者估计有8000人左右。 宋代以后的诗歌 ,基本未能超出唐 、宋诗的风格范围。由于时代风气、个人喜好和艺术见解的不同,形成了尊唐派和宗宋派的长期论争。南宋张戒的《岁寒堂诗话》、严羽的《沧浪诗话》及永嘉四灵、江湖派均抑宋扬唐。明代前后七子主张“诗必盛唐”,公安派则主张“不以唐病宋” ,双方针锋相对。至清代,宋诗受到重视,广为流传,出现宗宋的同光体。同时尊唐者亦大有人在。尊唐派往往从批评宋诗缺点出发,强调诗歌形象性、抒情性的艺术特性;宗宋派则从诗歌发展流变的角度肯定宋诗,强调诗歌风格的多样性。蒋士铨《辩诗》说:“唐宋皆伟人,各成一代诗” ,陈衍《石遗室诗话》称宋诗继承唐诗但又“力破余地”,“变本加厉”,而形成独特风格。这些观点可说是对唐宋诗的公允之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