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唐宋词 >> 唐宋词概述               返回上一级
一、唐宋词概述

   (一)词的产生与发展流变
      1.唐五代词

    词作为一种新兴的文体样式,起源于民间,开始于隋,定型于中晚唐,盛于宋。
    隋唐之际,从西域传入的各民族的音乐与中原旧乐渐次融合,并以胡乐为主产生了宴(燕)乐。隋唐以来产生的、格式整齐的五、七言诗已不适应这种唱法,于是出现了配合新兴乐曲而唱的歌词,可看着是前代乐府民歌的变种。这是是词的滥觞。新兴乐曲主要是民间乐曲和边疆少数民族及域外传入的曲调,其章节抑场抗坠、变化多端,与以“中和”为主的传统音乐大异其趣;歌词的句式更为活泼,随之长短错落、奇偶相间,比起大体整齐的传统古近体诗歌来大有发展,具有特殊的表现力。
    最初,词主要流行于民间,《敦煌曲子词集》收录的160多首作品,题材广泛,作者众多,大多是从盛唐到唐末五代的民间歌曲。随着城市文化的繁荣,大约到中唐时期,诗人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一批文人开始写词,把这一文体正式引入了文坛。到了晚唐,涌现出一批专以写词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的文人,文人填词成为一种风尚。文人词有了很大的发展,温庭筠便是其中的代表。到了五代时期,形成了两个中心,一是西蜀,一是南唐。西蜀奉温庭筠为鼻祖,后蜀赵崇祚所编的《花间集》便是这一派的结集,其中又以韦庄的成就最高。南唐词风与“花间”稍异,情致缠绵中透着家国飘摇的危苦心情,其中代表人物有李璟、李煜、冯延巳等人。温庭筠以及以他为代表的“花间”派词人和以李煜、冯延巳为代表的南唐词人的创作,都为词体的成熟和基本抒情风格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词终于在诗之外别树一帜,成为中国古代最为突出的文学体裁之一。
    温庭筠(约812—866),是第一个专力于“倚声填词”的诗人,其词多写花间月下、闺情绮怨,形成了以绮艳香软为特征的花间词风,被称为“花间派”鼻祖,《花间集》收温词最多,达66首。温庭筠对五代以后词的大发展起了很强的推动作用,惟题材偏窄,被人讥为“男子而作闺音”。代表词作有《梦江南》(梳洗罢)《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更漏子》(星斗稀)《杨柳枝》(宜春苑外最长条)《诉衷情》(莺语花舞春昼午)等,尤以《梦江南》(梳洗罢)和《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为最著名。其中《梦江南》(梳洗罢)是温词中别具一格的清新自然之作,该词明显受到民间曲子词的影响,以白描手法刻画一位思妇在江楼期盼丈夫归来的图景,“过尽千帆皆不是”,“肠断白蘋洲”,可谓风格清雅,语短情长。其词结有《金荃集》。
    韦庄(836-910),唐五代之际又一位著名的词人,与温庭筠齐名,合称“温韦”。 二人词作风格大致相同,韦庄的闺情词写得非常出色,词语与闺中之美人浑然融于一体,见词尤见人,词音即人语,可谓风韵致极。代表作有《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残)等。《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写江南春色,“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更兼有“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此情此景足使将欲远行的游子痛断人肠,由此词人有“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之劝词。此词情致缠绵,意象鲜明,堪称咏“江南春色”的诸多诗作中罕见之佳作。在艺术表现上,更多的抒发自己的真实感受,文人词在抒情化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一步。其词结有《浣花词》。
    李璟(916-961),史称南唐中主,好读书,多才艺。“时时作为歌诗,皆出入风骚”,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经常与其宠臣如韩熙载、冯延已等饮宴赋诗,于是适用于歌筵舞榭的词,便在南唐获得了发展的机会。他的词,感情真挚,风格清新,语言不事雕琢,对南唐词坛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存词五首,其中《南唐二主词》收四首,《草堂诗余》收一首。其中他的“小楼吹彻玉笙寒”是流芳千古的名句。
    李煜(937―978),南唐元宗李景第六子,史称南唐后主。开宝八年,国破降宋,后被宋太宗毒死。李煜在政治上虽庸驽无能,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李煜工书法,善绘画,精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悲剧帝王词人李后主堪称词的集大成者。李煜的词现存约38首,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的,主要为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因亡国的深痛,对往事的追忆,赋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包括《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在内的不少杰作皆成于此时。此时期的词作大都哀婉凄绝,主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故国”、“往事”的无限留恋。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影响很大。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由是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
    冯延巳 (903—960),做过南唐宰相,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辞,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可以用“因循出新”来概括冯延巳词的特点。所谓“因循”,是说他的词继承花间词的传统,创作目的还是“娱宾遣兴”,题材内容上也没有超越“花间词”的相思恨别、男欢女爱、伤春悲秋的范围。所谓“出新”,是说他的词在继承花间词传统的基础上,又有突破和创新。作为词人,他虽受花间词影响,多写男女离别相思之情,但词风不像花间词那样浓艳雕琢,而以清丽多彩和委婉情深为其特色,有时感伤气息较浓,形成一种哀伤美。代表词作有《鹊踏枝》(谁道闲情抛弃久)《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采桑子》(花前失却游春侣)《清平乐》(雨晴烟晚)《南乡子》(细雨湿流光)等。其词集名《阳春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