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唐宋词概述
|
||
(三)宋词的成就和地位
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一国亦有一国之文化气象。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璀璨的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而宋代则被称为词的时代。 宋词是在唐五代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唐五代词既为宋词的发展铺垫了基础、提供了借鉴,又为宋词的发展留下了足够的发展空间;宋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又为词的发展提供了适宜的土壤。 在宋词的发展繁荣过程中,整个社会的导向作用同样十分明显。如果说唐代的诗人在某种程度上还只是供皇室及其统治者御用的工具和玩物而已,那么宋代的词人已由被别人欣赏而一跃登上了政治舞台,并成为宋代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宋代皇帝个个爱词,宋代大臣则个个是词人。宋代政治家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都是当时的著名词人。在封建社会中从不出头露面的女子李清照也成为一代词宗,名垂千古。在当时的科举考试中,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由此足见词人苏轼被崇拜的程度。正是全社会的认同和推崇,宋词才得以佳篇叠出,精彩纷呈。 宋词的繁荣与宋代特殊的时代背景和词的文体特点有密切的关系。词产生于民间,本身就带有浓厚的娱乐色彩。宋代由于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文官享受的待遇非常优厚,士大夫文人有更多的闲情逸致来作词。宋太祖在“杯酒释兵权”时,就公开鼓励大臣们“多买歌儿舞女”。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于是整个社会形成了竞相追求享乐的风气。又由于宋代(特别是北宋)社会相对安定,政局相对稳定,词这种带着浓厚的娱乐声色,几乎没有传统的政治、道德负荷的文学形式,在宋代终于找到了最为适宜的生长环境。 此外,宋词的快速发展也与以下条件有关: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 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需求更加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个人化的思想情感 。 宋词在文学史上取得了卓越成就,首先表现在创作成果的丰硕、作家队伍的规模上。 据唐圭璋编纂的《全宋词》和孔凡礼辑补的《全宋词补辑》统计,现存宋代有姓氏可考的词人共1493人,词作逾二万首,比之唐五代词,数量翻了十倍有余。 宋代还涌现出大量的词人别集。唐五代词人有别集传世者仅冯延巳《阳春集》、李璟和李煜父子《南唐二主词》,其他见诸记录而失传的词集也不过温庭筠《金荃集》等数种;而宋词别集传世的多达313种(其中有52家别集原本已佚而为近人辑佚而成)。宋代多数词人别集有刻本,著名者如柳永《乐章集》、苏轼《东坡乐府》、秦观《淮海词》、周邦彦《清真集》、辛弃疾《稼轩词》、姜夔《白石道人歌曲》、吴文英《梦窗词》等,皆广为流传。 宋代词人各自的创作成果也远超前代,唐五代词人存词数量超过百首的只有冯延巳一人,而在宋代词人中,存词数量在百首以上者有51人,其中著名词人的作品数量大多在数百首以上,譬如辛弃疾629首,苏轼362首、吴文英341首、贺铸283首、刘克庄269首、晏几道260首、欧阳修242首、柳永213首、黄庭坚192首、周邦彦186首、张先165首、陆游145首、晏殊140首等,而且宋代有不少文人如柳永、秦观、贺铸、周邦彦、辛弃疾、姜夔、吴文英等还是致力于词创作的专业词人。 宋代词人中有一定成就和影响的大致在300家左右,名列前茅的则有几十家之众。这批词人分布于两宋各个历史时期,代表了宋词的最高成就。 词坛的名家辈出又造就了众多的艺术流派,“柳永体”、“东坡体”、“易安体”、“朱希真体”、“稼轩体”、“白石体”、“梦窗体”等名目标志着诸多词人自成一格,都取得了独特的艺术成就。除大家、名家之外, 宋词还有很多的中小词人和业余作者,举凡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乐工歌妓、贩夫走卒、方外僧道、钓叟莲娃等等,都创作过一些词作。所以宋词的创作队伍兼具精英性和普遍性,在整个词史的发展进程中是创作成果最为丰硕、艺术生命最为强劲、历史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支队伍,正是他们共同推动宋词走上了繁盛的巅峰。 宋词在文学史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其次表现在词体的建设与完善上。 词调始于唐,而大备于宋。《全宋词》中,宋代词人共用词调881个;若计入同调异名者,则共用1407调;若再加上一调多体的情况, 则宋词所用词调大致有近2000种体式。而且形式繁多,有引、有序、有慢、有近、有犯、有歌头、有摊破、有转踏、有转调、有增减字、有偷声,创调极其丰富、体制极其变化。宋代所用词调的总数比唐五代词翻了约6倍多,为后人依调填词提供了规范完备的词谱格律。唐五代词的用调主要以小令居多,形式较为单一,而宋词用调多是短调小令与长调慢曲兼备,各擅胜场。就个体词人的用调情况来看,唐五代词人用调最多的是冯延巳,也不过36调,而宋代词人的用调则大幅度增加,如柳永用调133个、张先用调100个、周邦彦用调112个、辛弃疾用调104个、吴文英用调146个。最为突出的例子是以“自度曲”而著称的姜夔,其词作总数虽只有87首,用调却多达56个。词调的繁兴与完备、形体的成熟与新变、规范的建立与完善使得词体的格式基本定型。 宋词在文学史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最后还表现在题材内容、词境词风上。 随着词体的发展和创作环境的变化,宋词从樽前筵下、舞榭歌台走向更加广阔的社会现实,在题材内容、词境词风上都有了很大的开拓。唐五代词多写风格婉媚的艳词,也只有婉约一种风格,宋词沿承传统的同时有了新的突破,一方面继续浅斟低唱、风花雪夜的情色主题,一方面又开拓出新的题材内容,雕梁画栋的深院换成了桑麻稻菽的农舍,二八少女换成了关西大汉,咏史、咏物、田园、赠别、谐谑等题材皆有涉及,几乎可与诗歌相媲美。词风却是异彩纷呈,如柳永、秦观、李清照之婉约,苏轼、辛弃疾之豪放,姜夔之骚雅。特别是苏、辛一脉,自抒逸怀浩气,倾吐英雄豪情,他们于婉约之外别开疆域,开辟出新的词境。这种新词风提高了词的地位,使词与诗并驾齐驱、“无所不宜”。从整体观照,词基本上还是沿着两种路数演进的,一种是由晏殊、欧阳修逐渐到周邦彦的一派,他们保持词的传统畛域并使它越发精致细密;另一种由范仲淹、王安石再到苏、辛一派,他们不断突破词的传统界限而使它越发恣肆汪洋。 宋词的繁荣昌盛实是社会外部因素和文学内部因素合力交互作用的结果。词体格式、形式规范、表现技巧、风格意境诸多方面的艺术成就奠定了宋词在词体文学中无与伦比的崇高地位。宋词成为词史上不可企及的巅峰。凭借宋词的全部创造性与开拓性,它被指认为宋代文学中最有代表性的文体,成为与楚骚、汉赋、六朝骈文、唐诗、元曲等并列的“一代之文学”的杰出代表,深远的影响着中国文学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