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国古代戏曲                         返回上一级
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

【阅读分析】

    唐德宗贞元年间,前朝相国崔钰病逝,夫人郑氏带女儿莺莺、侍女红娘和小儿欢郎护相国灵柩回河北博陵安葬。因中途道路有阻,暂住河中府普救寺西厢。洛阳书生张珙(字君瑞)赴京赶考,路过河中府看望同窗好友白马将军,顺便游览普救寺时与莺莺偶遇,两情相悦遂相爱。张生为了追求莺莺,遂不往京师,在寺中借厢住下。时有叛将孙飞虎带兵围住寺院,要抢莺莺为妻。崔夫人四处求救无援,因而许愿:“谁有退兵计策,就把莺莺嫁给谁。”张生挺身而出,写信经惠明和尚传给白马将军杜确。杜确救兵赶到,孙飞虎兵败被擒。不料崔夫人言而无信,不肯把女儿嫁给张生,只许二人以兄妹相称。张生因此致病。红娘为张生出谋划策,让他月下弹琴,莺莺听后十分感动,便叫红娘前去安慰。在红娘的帮助和鼓励下,莺莺和张生订了终身。被觉察后,崔夫人怒气冲天拷问红娘,红娘据理相争,巧妙地说服了崔夫人。崔夫人虽答应将莺莺许配给张生,但又逼迫张生立即上京考试,如考不中,仍不把女儿嫁给他。张生惜别莺莺,上京应试,中了头名状元。然而崔夫人侄儿郑恒造谣说,张生已做了卫尚书女婿,逼崔夫人把莺莺嫁给他。就在这时,张生回到普救寺,在白马将军的帮助下,揭穿了郑恒的阴谋,与莺莺喜结连理,终成眷属。
    “长亭送别”这折戏,写的是张生被老夫人逼迫进京赶考,莺莺、红娘、和老夫人到十里长亭为张生送别的事。这折戏由莺莺主唱,通过十九支曲文深刻细腻地表揭示了莺莺在与张生离别时的隐秘复杂的心理活动,不但有无法压抑的离愁,而且有对封建家长的怨恨。离愁别恨中又包含着怕将来被遗弃的隐忧。莺莺的思想性格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同时反映出封建社会妇女的悲剧命运,加强了剧本的反封建主题。
    莺莺是个性格鲜明的女性,她出身于大家名门,礼教的熏陶使她具有大家闺秀的含蓄、庄重,但心中对于爱情的最求却是十分炽热。对于老妇人的不守信用、棒打鸳鸯等无理要求她是反对的,她要尽力正确自己的爱情,冲破礼教的藩篱。
    长亭之别正值深秋时节。在奔赴长亭的路上,碧空浮云万里,遍野黄花萎积,耳边可以听到西风疾吹,眼底可以看见北雁南飞,一种离愁别恨油然而生。特别是清晨看到经霜的叶子如同酒醉的容颜,一定是离人的血泪将它染红。
    此时此景,剧中人莺莺的心情更是变化万千,波涛起伏:
    首先,表现为一种与爱人分别的痛苦之情,凝结在一个“恨”字上。首先恨相见得迟。莺莺与张生两情相悦,相见恨晚,要成佳配又每每遭变故。所以,莺莺的心中很不自在,“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便是这恨的缘由。刚刚结束了相思,又开始早早面对别离。其次是恨匆匆的别离。莺莺一路上恨柳丝长却系不住离人马,恨疏林留不住斜阳,恨一声人“去也”折磨得她身心憔悴。再次恨母亲的绝情与无理。长亭饯别的筵席上,老夫人安排大家入坐:张生和长老那边坐,小姐这边坐,一桌宴席好似银河隔开牛郎织女,再加上长亭外也是黄叶纷飞,衰草萋迷,更加令人伤怀不已。酒席上,张生无精打采“斜签着坐的,蹙愁眉死临侵地”,“阁泪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猛然见了把头低,长吁气,推整素罗衣。”张生这些蹙眉垂泪,长吁短叹,莺莺是看在眼里,痛在心上。其实,莺莺的心情又何尝好?——“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夜,清减了小腰围”。面对即将分别的恋人,莺莺唱出了一腔怨情。这怨情正是深情的痴语。
    其次,表现为对张生的深切关爱之情。在宴席上,莺莺想到张生赴京途中,风餐露宿,路途迢迢,便十分的不安。因为她已将所有的感情放在张生身上,准备与他一辈子相爱,所以对张生的健康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于是就千叮咛,万嘱咐:“到京师服水土,趁程途节饮食,顺时自保揣身体。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风霜要起迟!鞍马秋风里,最难调护,最要扶持。”
    再次,表现为对爱情前途的担心之情。但随着筵席的进行,分别的时刻越来越迫近,眼前的张生又只是唉声叹气,所以此时的莺莺内心非常担心功名利禄拆鸳鸯在两下里。霎时间杯盘狼藉,车儿投东,马儿向西。两人终于要面对最后的分别。这一刻更是千头万绪,百感交集。“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最后一席话是“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在休似此处栖迟。”这些叮嘱超出了一般的缠绵之情。这说明在莺莺的内心隐隐有一种忧虑。因为张生得中与否都是对他们爱情的巨大考验:如果落第,老夫人不会承认这个白衣女婿;如果得中,张生又极可能成为高门望族的择婿对象;如果张生不是忠厚至诚的君子,那么,莺莺弃妇的命运就是不可避免的。应该说这种怕被抛弃的心理是当时女子很普遍的心理,只不过两情相悦的时候,人们往往会暂时忘记,一旦别离在即,它就会凸现出来让人不安,莺莺是一个多情的女人,自然也不能例外。所以分别时,莺莺的内心又凭添了忧虑。
    最后,送别张生,莺莺懒上车儿,此时的心境又怎样?“便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这是说凡是人间可经历的离愁别恨现在都填满了莺莺的胸膛。看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怎一个“恨”字了得?怎一个“怨”字了得?实在是言语无法传达了。
    “长亭送别”更充分表现了《西厢记》作为抒情诗剧的语言特色:一是抒情与叙事相结合;二是情景交融,以景写情;三是化用前人诗句,别处新意,恰到好处。文中,不少诗情画意的景色描写,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如开始的【端正好】一曲,化用范仲淹的【渔家傲】词,用具有深秋季节特征的景物——碧云、黄花、西风、归雁、霜林等,构成萧瑟凄冷的氛围,衬托人物的离情别绪。【滚绣球】一曲,以主观的情感去驱谴客观的景物,多处运用对仗,委婉曲折,感情缠绵,词语虽经雕饰仍非常自然流畅。【快活三】一曲,文字似全无修饰,却极其准确而凝练地写出了莺莺的愁绪,前后文浑然一体,浓淡各得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