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国现当代诗歌 >> 现当代诗歌概述               返回上一级
中国现当代诗歌发展概述(1917——迄今)

    中国现当代诗歌主要是指从五四文学革命时起到现在为止的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确切地讲,从五四文学革命至新中国成立前夕这一历史时期的诗歌创作可称为现代诗歌创作时期,而从建国后一直到现在为止的诗歌创作可称为当代诗歌创作时期。随着五四新文学的诞生,中国现代诗歌应运而生;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中国当代诗歌也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中国现当代诗歌的诞生绝非偶然,它是顺乎20世纪世界文学的潮流,适应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需要,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而产生的新诗;它是中国文学走向现代化的重要开端之一。
    一、中国现代诗歌发展简述(1917——1949)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夕,随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展开,整个社会思潮和文学思潮开始转向了。1917年,胡适、陈独秀等人在《新青年》上积极倡导文学革命,主张文学创作在内容上要批判旧思想、旧制度、旧道德,要宣扬个性解放,注重写实文学,要真实地表现下层社会的生活。在文学形式上,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反对语言的刻意雕琢、陈腐艰涩。自此,现代诗歌创作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a
胡适《尝试集》封面
    1917年到1927年,是中国现代诗坛流派纷呈的时期。最早以不同于旧诗的面貌出现在诗坛上的是白话诗。胡适是尝试用白话创作诗歌的第一人。1917年2月,胡适在《新青年》上首次发表《白话诗八首》;1920年,胡适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为中国新诗的大厦奠定了第一块基石。当时用白话写诗的还有刘半农、陈独秀、鲁迅等人。早期白话诗以新的体式、新的语言表现了新的思想感情;但是,它重写实、重说理而缺少想象和感情浓度的弊病也是显而易见的,这也是新诗尚未成熟的表现。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出现了许多以自由诗的形式写作的诗人和诗歌流派。其中以郭沫若为代表的浪漫诗派成就最大,影响最大。五四运动以后,郭沫若满怀激情,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以自由诗的形式创作出《凤凰涅槃》《炉中煤》等名诗,并于1921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诗集《女神》。《女神》开一代诗风,无论从内容还是到形式都具有开创性,为现代新诗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创造社诗人成仿吾、田汉、穆木天、冯乃超等人,也都用自由诗的形式,创作了许多具有浪漫主义诗风的诗歌,这种浪漫主义诗风对新诗发展和其他诗歌流派的诗人都产生过影响。
a
郭沫若诗集《女神》
    在这个时期,以朱自清、叶绍钧为代表的写实诗派也颇有影响力。朱自清的诗歌代表作《光明》和《毁灭》在当时享有盛名,特别是《毁灭》,诗风婉转缠绵,沉郁深厚,音调柔美凄怆,在意境和技巧上都超过了当时一般诗歌的水平。写实诗派的诗歌大都表现知识分子的现实生活,抒写诗人对生活的感受和对人生的思索,他们常常采用托物寄兴的方法,语言呈现出纯正朴实的新风。
    1922年,应修人、潘漠华、汪静之、冯雪峰四人组成了“湖畔诗社”。他们创作的爱情诗表现了青年人追求纯真爱情,敢于冲击封建礼教束缚的复杂心理,广受青年人的喜爱。如汪静之的《蕙的风》以“情感自然流露,天真而清新”蜚声诗坛。“湖畔诗社”的诗歌情感真挚,形式活泼,文笔优美,诗味浓郁,风格清新自然,体现了写实诗派的风格特点。
    以冰心、宗白华为代表诗人的“小诗派”的诗歌,在内容上往往表达作者在一刹那的感受和思索。诗人们往往以三五行甚至一两行诗句,来暗示一种人生哲理,或寄寓一种高尚的情操。他们的代表作品有冰心的《繁星》《春水》,宗白华的《流云》等。“小诗派”的诗歌凝练、含蓄、隽永,暗示是他们采用的主要艺术方法。
    在当时,冯至的抒情诗成就较高,他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他的抒情诗和叙事诗的基本主题是歌唱青春和爱情。他的诗富于想象,语言自然流畅,善于委婉曲折地表达细腻真挚的感情,或移情于景,或借景抒情,具有一种独特的“幽婉”风格。他的代表作品有《我是一条小河》《春的歌》等。
    为了使诗歌走上规范化创作道路,1926年4月,新月诗派的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朱湘等人创办《晨报》副刊《诗镌》,大力提倡新格律诗。他们的作品章法严谨,句式整饬,语言凝练,音韵铿锵。徐志摩、闻一多是新月诗派的代表诗人。徐志摩的诗歌深得英国浪漫派诗人雪莱、拜伦、济慈等的神韵,善于用细腻的笔触表现丰富复杂的情感;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等,代表作品《再别康桥》是他最著名的诗篇,最能代表他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a
《徐志摩诗集》
    闻一多诗歌的主旋律是爱国主义,他提出了新诗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三美理论,给新诗创作输入了新鲜血液。他的诗歌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构思巧妙,语言精练、严谨,充满激情,富有创造性;代表作品有《红烛》《太阳吟》《忆菊》《一句话》等。《红烛》借蜡烛的流泪和燃烧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太阳吟》向太阳倾诉衷肠,表达了海外游子对祖国深厚的爱。早期诗集有《红烛》。
    这一时期,影响较大的还有以李金发、穆木天为代表诗人的象征派诗歌。象征派诗歌,“重主观表现而轻客观描写,重艺术想象而轻艺术再现,重暗示启发而轻正面灌输”。李金发的代表作品有《弃妇》《琴的哀》等。
a
《李金发诗集》
    从1928年到解放前夕,在诗坛上影响较大的诗派有无产阶级革命诗歌、中国诗歌会、新月诗派、象征诗派、现代诗派、七月诗派、九叶诗派等。这一时期,无产阶级革命诗歌的代表诗人有蒋光慈、殷夫等。殷夫的政治抒情诗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诗歌的基本特征。他的诗歌主题直接表现人民革命运动的斗争生活,表现无产阶级顽强的斗志、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他的诗歌情感真实,格调高昂,具有强烈的战斗性;代表作品《血字》是为纪念“五卅”惨案四周年而作的,诗中运用了比拟和联想,歌颂了“五卅”的伟大意义,歌颂了无产阶级伟大崇高的形象。以蒲风、杨骚、任钧为代表诗人的中国诗歌会在诗歌形式方面提倡民族化、大众化。蒲风的诗歌善于表现广大被压迫农民的苦难生活和他们的觉醒与反抗,表现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诗歌思想健康,激情饱满,语言通俗,诗风朴素;代表作品有《茫茫夜》《六月流火》等。
    陈梦家是后期新月派的中坚。而有“泥土诗人”称号的臧克家在闻一多的指导和新月诗风的影响下,对新月派诗风进行了革新。他直面社会和人生,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去描写农民苦难的生活和他们的命运。他的诗歌博采众长,运用象征、暗示等方法,形成了严谨、朴素、精练、含蓄的诗风。他的《老马》《春鸟》《难民》等作品是具有现实主义特色的最有代表性的名篇。
    20世纪30年代前后,以戴望舒、卞之琳、梁宗岱、何其芳为代表诗人的现代诗派也很有影响力。现代派的诗人们注重抒发自己的内心世界,表现微妙的情绪和抽象的感情,他们的诗歌具有一种朦胧美。戴望舒是现代派的代表诗人。他的诗歌受晚唐李商隐诗风的影响,早期代表诗作多数写个人的哀愁,情绪比较低沉,《雨巷》就是如此。《雨巷》“具有象征派的形式,古典派的内容”,通过悠长寂寥的雨巷的环境渲染和丁香与姑娘意象的叠加,抒写出了游子的悲剧感和孤独感;诗歌的韵律优美,悦耳和谐,句中用韵的手法,被誉为开创了新诗音节、用韵的“新纪元”,他也因此获得了“雨巷诗人”的桂冠。抗战后他的诗风发生很大变化,许多诗歌都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热情,积极呼唤光明的到来,代表作品《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诗,常采用对照、比喻、暗示等表现手法。诗集有《望舒草》《望舒诗稿》等。
    抗战时期最受欢迎的诗人是田间,他被誉为“时代的鼓手”。延安文艺座谈会后,他在汲取民族古典民歌长处的同时,努力向民歌民谣体学习,用四言、六言或五言、七言的民歌体写诗,代表作品有《山中》《阅兵》《给战斗者》等。
a
《戴望舒作品精编》
    艾青是抗战爆发后到解放前自由体新诗创作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他从开始创作诗歌起,就自觉地将诗歌和现实紧密结合起来,把自己同人民、祖国的命运结合起来,其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他的诗歌充满了战斗的精神,及时强烈地传达了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心声。他追求深沉的审美意象,善于捕捉瞬间的印象和感觉,喜欢采用反复、排比、铺陈等方法,提倡自由流动的形式,诗中弥漫着浓重的时代色彩;代表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向太阳》《北方》等。他的诗歌在现代诗歌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