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课程,小学数学学习心理学主要从数学学习过程、学生学习的自身规律和特点出发,论述数学内容的获得及其保持等方面的心理学规律。论述认知因素(数学认知结构、思维发展水平等)和非认知因素(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及家庭、社会、学校对数学学习的影响,阐述数学学习规律对数学课程、教学、评价等的影响。
具体包括如下十项内容:
第一章“学习和数学学习”主要阐述学习、数学学习的基本含义。
第二章“几种典型的心理学理论及其对数学学习的启示”,主要阐述巴普洛夫条件反射理论、桑代克的“试误说”学习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认知积累理论)、布鲁纳的认知 - 发现理论(认知发现理论)、奥苏伯尔的认知 - 接受理论(认知同化理论)、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建构主义理论及其对数学学习的影响,以及近几年备受关注的几种心理学理论及其对数学学习的影响
第三章“数学学习的认知过程(一般过程)”主要分析数学认知结构及其一般模式。
第四章“数学学习的认知过程(特殊过程)”主要阐述数学知识学习、数学技能学习的特殊规律。
第五章“数学学习的记忆和迁移”主要阐述数学记忆与迁移的基本规律。
第六章“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主要阐述数学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数学学习态度、数学情感及其规律、数学学习过程与现代数学观的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七章“数学思维及其规律”主要分析思维及其类型、思维发展对数学学习的影响,数学思维及其方式,以及数学思维品质及其培养
第八章“数学能力”主要阐述数学能力的涵义、分析数学能力结构,探讨形成和发展数学能力的基本途径。
第九章“数学学习的环境因素”主要阐述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对数学学习的影响。
第十章“数学学习心理发展专题选讲”主要从数学学习心理的角度分析小学数学教育所涉及的几个重要概念。
作为本科教育课程,《小学数学学习心理学》主要针对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基本规律,结合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教与学,力图及时反映国内同领域的最新问题,具有前瞻性、研究性和指导性,在密切结合小学数学实际基础上,力图体现国内同领域研究的最高水平,力图达到国内同领域本科课程的最高水平。
《小学数学学习心理》 网络课程具有鲜明的特点,集中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 1 )立足小学教育的实际,着重学习小学数学学习心理中的基础理论,解决当前小学数学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力图在数学学习理论与小学数学实际结合的层面有所突破,体现鲜明的基础性、时代性与研究性。
( 2 )通过 BBS 、论坛答疑(计划将本课程的核心问题进行专门的“一问一答”使的答疑)等方式,努力实现学员与课程组的互动,从小学数学学习心理学的视角对学员进行专业引领。
( 3 )通过设置小学数学学习心理的案例分析、在线课堂、相关资源链接等方式,突出体现:在小学数学典型案例中体会数学学习心理的理论;从网络课程的窗口、按照自己的个性化要求,获取本门课程的资源;从小学数学心理理论在课堂中的应用、在教科书中的应用、在评价中的应用、在日常管理中的应用等途径,借助案例实现理解理解性掌握。
( 4 )体现鲜明的时代性、 研究性、基础性,针对性,个性化和多样性:
研究性体现在,从研究的视角而不是单纯的理论学习的视角进行面向成人的教学处理。基础性体现在,根据小学教师进修提高的实际,围绕数学学习理论的核心部分开展学习。时代性体现在,紧紧围绕当前小学教育的实际,尤其是课程改革的实际。
针对性主要体现在针对小学数学教师进修提高的实际,以及小学数学教育的实际,“学有所用”,“在用中学习”。
突出的个性化和多样性主要体现在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有选择的个性化学习,从课程内容的设置、学习方式的选取,以及资源的获得,都体现个性化和多样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