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把原子理解为构成物质世界一切事物的最小单位。原子质量不变,不可分割。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是以生产和科学的发展为基础,依据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的知识形成的。它继承和发扬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传统,又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的直观性朴素性,是人类对物质认识的一大进步。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也有它的历史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不懂得个性与共性的辩证关系,将哲学的物质范畴与具体科学的物质结构学说相混淆,把原子作为构成物质的最后的不可分割的最小微粒。当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自然科学对物质结构的认识深入到电子水平时,由于放射性现象的发现,人们认识了原子内部的结构,打破了原子不可分割的神话。唯心主义哲学利用这一科学成就,提出“原子消失了”的说法,动摇了机械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就瓦解了。
  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形而上学性,吸收了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将唯物主义物质观推进到一个更高水平。

<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