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原著(邓小平文选、马列著作、毛泽东著作)、学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中央有关重要文献。读指定教材、参阅有关教学参考书。注重从历史的角度理论联系实际。 |
了解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阶段、时代特征和历史背景,掌握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正确理解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邓小平是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 |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有何建议
请与我们联系
一、选择题:
1.邓小平理论产生的起点是 ( A )
A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二大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三大
2."建设有中国特色"命题的第一次提出是 ( B )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 党的十二大
C.党的十三大 D. 党的十四大
3.邓小平理论体系形成时期的鲜明标志是 ( A B )
A.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的重要讲话 B.党的十五大的召开
C.党的十三大的召开 D.党的十四大的召开
4.通过决议在党章中郑重地宣布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 ( D )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 党的十二大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5."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 ( C )
A.灵魂 B. 中心 C.主题 D.精髓
6.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 ( C )
A.华国锋 B. 李先念 C.邓小平 D.叶剑英
7.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标志着 ( C )
A. 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始和现代化建设的重新启动
B. 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的时期
C.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D.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确立
8.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是 ( C )
A.毛泽东 B. 江泽民 C.邓小平 D.中国共产党
二、辨析题:
1. 邓小平理论就是邓小平个人的观点。
答:错误。邓小平理论是党和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邓小平理论虽以邓小平的观点为主,但还包括了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思想观点,也包括了我党根据邓小平的提议而作出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党的认识和实践。
2. 由于《邓小平文选》中的文章大都是一些谈话或对话,故邓小平理论不能形成科学体
答:错误。一般来说,一种理论是否形成科学体系,要看它是否系统地回答了所研究领域的一系列基本问题。邓小平第一次系统回答了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
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社会主义一系列基本问题,因此,邓小平所阐述的一系列基本观
点、基本原则是当之无愧的理论。
3. 新中国成立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已经解决。
答:错误。(1)仍然是一个有待解决的历史课题,前苏联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没有完全解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对这个问题也没有明确清楚。(2)历史把2这一重大课题交给了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在邓小平这里第一次系统解决。
二、 问答题:
1. 试述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理论依据。
答: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体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本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理论基础;当代国际局势的新发展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体,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经验教训和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依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2. 邓小平理论包括的主要内容有那些?
答:邓小平理论贯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中心问题,第一次系统而科学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1987年中共十三大从12个方面概括了邓小平理论,党的十四大将邓小平理论主要内容概括为9个方面:(1)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2)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3)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4)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理论。(5)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外部条件的理论。(6)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政治保证的理论。(7)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步骤的理论。(8)关于社会主义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的理论。(9)关于祖国统一的理论。
返
回
6答:邓小平理论贯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中心问题,第一次系统而科学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2)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3)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4)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理论。(5)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外部条件的理论。(6)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政治保证的理论。(7)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步骤的理论。(8)关于社会主义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的理论。(9)关于祖国统一的理论。 |
5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构成邓小平理论的主题。邓小平反复提出: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并认为这是一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解放思想的进程始终围绕着这一个问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念的制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规划,"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的确定等等,都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的历史进程,实际是逐步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 |
4答:(1)从邓小平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环境看,他是在西方的法国和"半东方"的俄国奠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的;(2)从邓小平个人经历看,就是他的政治生涯中的"三起三落"的独特经历;(3)从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中的地位看,他一直是一个处理全局问题的领导者,是一位具有极其丰富的革命和建设经验的领导者;;(4)从邓小平的思维方式看,他是一位具有高度辨证思维能力,善于进行宏观思考和战略设计的理论家。 |
3答:从总体上看,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邓小平理论主要观点的形成时期。这一时期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为邓小平理论产生的起点。(2)邓小平理论逐步展开和形成轮廓的时期。 这一时期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到党的十三大。党的十二大的召开,标志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路线开始形成和确立。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一概念,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轮廓。(3)邓小平理论体系形成的时期。 这一时期从1987年党的十三大到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4) 邓小平理论的确立。199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称为邓小平理论。并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
2答:(1)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对世界形上势和时代发展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邓小平理论是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3)邓小平理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
1答: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理论基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总结,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依据;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当代国际局势的新发展,开放世界的形成以及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是什么?
答案
2.邓小平理论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
答案
3.试述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阶段?
答案
4. 邓小平个人的独特经历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
答案
5.怎样正确理解邓小平理论的主题?
答案
6.试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案
返 回
风格独特的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他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特殊地位就在于它第一次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邓小平理论的独特风格为:务实、"管用"、解决实际问题。论述精辟、文风朴实、口语表达是邓小平理论的突出特点。 |
和平与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资本主义渡过了大动乱的年代,进入了相对稳定和发展的时期;殖民体系瓦解了,亚非拉上百个国家相继获得独立,迫切要求发展,尽管局部地区的战争仍有发生,但制止战争的因素在逐步增长,世界各国要求和平的呼声是越来越强烈,时代主题便开始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东西关系最初是以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及意识形态的对立而出现的,其后逐步演变为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对世界霸权的争夺;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南北问题上由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的继续造成的,其实质就是要打破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实现各国经济的共同发展。简言之,东西问题就是和平问题,南北问题就是发展问题。 |
建国后,我国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又在缺少经验的情况下基本上照搬了苏联模式。1966年"文化大革命"发生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十年。在这十年中,党的指导思想有两个发展趋势:一是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趋势。1956年苏共二十大的召开和波兰事件的发生,暴露了苏联模式的弊端和历史局限性,促使我们党以苏联为鉴,认真总结自己的经验,开始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这个探索中形成了一些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理论观点、方针政策和实践经验;二是错误趋势。这主要是在经济上急于求成、盲目求纯和以阶级斗争为纲。 |
这次会议从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历时5天。出席会议的中央委员169人,候补中央委员112人,另有9人列席,一共290人。这次会议是带有转折性质的历史性会议,它深刻影响了历史的行程,结束了1956年以来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探索的不成熟时期,开拓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从这种转折意义看,它非常类似于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遵义会议,被称为"新时期的遵义会议"。这次会议首要的和基本的成果,就是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
1966年8月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上,毛泽东发表了《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而发动的一场全局性的、长时间的"左"倾错误的群众运动。 |
这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立下来的一个指导思想,经过发展,后来形成为党的一条基本路线。这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一个中心是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是指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8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大,进一步明确提出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全面阐述了党的这一基本路线。 |
这是他政治生涯中的"三落三起",即"三次被打倒,三次又复出"。第一次被打倒是土地革命时期,1932年冬,邓小平担任会昌中心县委书记,半年后,又调任江西省委宣传部长。这时,推行"左倾"冒险主义的中央临时中央从上海迁入中央革命根据地。邓小平同毛泽覃、谢唯俊、古柏等执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反对"城市中心论"主张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广大农村发展;反对军事冒险主义,主张诱敌深入;反对用消弱地方武装的办法来扩大主力红军,主张两种武装力量都要发展等,临时中央开展了一场对邓、毛、谢、古的斗争。邓小平被撤消省委宣传部部长的职务,受到党内最后严重警告的处分。不久,有被分配到总政宣传部,负责主编总政机关报;第二次被打倒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在1966年8月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上,毛泽东发表《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后,邓小平被扣上"中国第二号最大的走资派"的帽子。林彪的反革命政变阴谋失败导致邓小平的复出,于1973年恢复了国务院副总理职务;第三次被打倒是1975年,江青对邓小平重新工作,一开始就进行阻挠。当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时,毛泽东对他的工作是支持的,但却不能容忍邓小平系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又发动了所谓"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全国因而再度陷入混乱?quot;四人帮"又乘机诬陷,以"天安门事件总后台"的莫须有的罪名强加给邓小平,邓小平再一次被错误地撤消党内外一切职务。1977年7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恢复邓小平原来担任的一切职务。 |
资料索引: |
(1)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2)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3)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4)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理论。(5)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外部条件的理论。(6)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政治保证的理论。(7)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步骤的理论。(8)关于社会主义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的理论。(9)关于祖国统一的理论。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