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
第二节 尊重实践,尊重群众

一、邓小平的实践观
    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指导,邓小平特别强调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和群众观点的基础之上,从而保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贯彻落实,保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革命性。
1.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 基础。马克思把共产主义者称为"实践唯物主义者"。列宁继承马克思的思想,把实践观点称作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毛泽东在《实践论》中进一步阐述了实践 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指出实践是认识的动力、源泉,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和认识的目的,认识是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循环往复的无限过程,人的认识一刻也离不开实践。
2.邓小平实践观的具体内容
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把尊重实践、尊重群众,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
2.1邓小平在恢复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时,全面地提示和阐述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涵,突出了实践观点,把实践作为认识路线的基础。邓小平不仅把"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规定为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而且,思想路线中的"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实际",就是指的群众实践的现实状况。因为群众实践的现实状况是"实际"的基本内容,一定历史阶段上社会生的实际状况是怎样的,是一定阶段上人民群众的实践状况所决定的,因此,社会生活的"实际"的基础和内容就是一定历史阶段上人们的实践状况和水平。思想路线中的"实事求是",指的是探寻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更是以实践 为前提的。总之,邓小平所恢复和发展的党的思想路线,是以实践 为基础的。
2.2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强调"要勇于实践,大胆创新"。邓小平说:"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有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他教导人们:"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的了,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2.3邓小平指出,在改革开放的伟大试验中要及时总结实践经验,指导新的实践。他说:"我们的方针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走一步,看一步。""重要的是走得不妥当,就赶快改。"这也就是邓小平所形象地表述的"摸着石头过河",及时总结经验,在实践中探索前进。
2.4邓小平提出不搞无谓争论, 用实践来说明问题。因为,既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搞的是天翻地覆的事业,是伟大的实验,是一场革命,怎么没有人怀疑呢"?处理的办法"就是拿事实来说话,让改革的实际进展去说服他们"。他又说:"对改革开放,一开始就有不同意见,这是正常的。""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不争论,是为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邓小平的不搞争论,用事实说话的思想和方法,是实践标准的创造性运用。因为实践出真知,事实胜于雄辩,这时讲的不争论当然不是阻止人们对改革开放中的重大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而是说,在未获得实践的资料之前,不搞空洞无谓的争论,应诉诸实践,获得实际资料,让事实说话。特别是在我们要抓住机遇,争取加快发展的情况下,空洞地争论,既不可能搞清问题,又浪费时间,丧失时机。
总之,邓小平尊重实践,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探索,让事实说话的思想,在理论上促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理论的形成、丰富和发展,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二、邓小平的群众观
    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同实践观点一样,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邓小平继承和发扬毛泽东所倡导的群众路线的思想,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看同与"实事求是"一样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他说:"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作风,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是最根本的东西。"
1.邓小平强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来完成。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我们党力量的源泉和胜利之本。邓小平指出:"我们党提出的各项重大任务,没有一项不是依靠广大人民的艰苦努力来完成的?quot;过去完成人民革命是这样,今后完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也是这样。他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极其艰巨复杂的任务摆在我们的面前。很多旧问题需要继续解决,新问题更是层出不穷。党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
2.邓小平继承毛泽东关于共产党员人一切言论行动以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高标准的思想,把它运用于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他把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我们改革开放各项工作的是非得失的一条重要标准。在谈到我们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时,他多次指出,我们改革开放的路线是不会改变的,因为改变了,"人民利益要受损失","人民不会赞成","老百姓不答应"。他说:"我们现在的路子走对了,人民高兴,我们也有信心。""如果改了,中国百分之八十的人的生活就要下降,我们就会丧失了人心。""改变现在的政策,国家要受损失,人民要受损失,人民不会赞成,首先是八亿农民不会赞成。""谁要改变三中会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老百姓不答应,谁就会被打倒?quot;这里突出地表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以人民利益为基础,以人民是否拥护、是否满意、是否赞成、是否答应为出发点和最高标准的。
3.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倡导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毛泽东根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提出了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一切向群众学习,一切对群众负责的群众观点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工作路线,是党的事业胜利发展的重要保证。邓小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从我党作为执政党的新情况和遇到的新问题出发,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提出党的群众观点是:(1)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观点;(2)虚心向群众学习,甘当群众的小学生的观点;(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4)干部的权力是人民给予的观点;(5)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是一致的观点;(6)党要依靠群众又要教育群众和引导群众前进的观点。把党的群众路线进一步概括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是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的,只要遵循党的群众路线,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努力奋斗就能够胜利完成。
4.邓小平强调理论来自群众的实践经验。邓小平多次指出,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来自群众的创造,是群众智慧的总结。他说:"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的,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他在审阅党的十四大报告草稿时说,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东西,都是由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是群众的智慧、集体的智慧。我的功劳是把这些新事物概括起来,加以提倡。这里蕴涵着邓小平对个人和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在改革开放事业中的作用的思想。邓小平反对把改革功劳归于他个人,认为"绝不是一个人的脑筋就可以钻出什么新东西来",而是群众的智慧,群众的力量。
5.邓小平指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依靠人民群众就是要依靠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依靠各族人民的团结,依靠一切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他在1997年分析建国以来中国的阶级状况时指出:"在这30年中,我国的社会阶级状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我国工人阶级的地位已经大大加强,我国农民已是有二十多年历史的集体农民。工农联盟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基础上更加巩固和发展。我国广大的知识分子,包括从旧社会过来的老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正在努力自觉地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他进一步指出,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最基本的动力.因此,任何时候都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我国农民阶级是人数最多的社会主义劳动者,是工人阶级的天然同盟军,没有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事业是不能完成的。我国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一部分和新生产力的开拓者,是四个现代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力量。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还必须依靠国内各民族的团结,依靠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共同奋斗才能实现。
三、坚持实践观点和群众观点的辩证统一
坚持实践观点和群众观点的辩证统一是邓小平的基本思想。他在谈到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时总是把二者结合在一起。他在谈到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新东西的来源时,指出"是由群众在实践 中 提出来?quot;,是对群众实践经验的概括。邓小平坚持实践观点和群众观点的辩证统一,这是他的科学世界观的体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是认识论和历史观的统一。所谓尊重群众的历史主动性就是尊重群众的实践;所谓尊重实践,也就是尊重群众的历史主动性。因为实践是 群众的实践,群众是实践着的群众,二者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进程生动体现了邓小平所坚持的实践观点和群众观点的辩证统一。我国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就是总结了安徽凤阳农民群众实行包产到户的实践经验,在全国农村中推广,并在全国农民的实践 中得到丰富和发展,形成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双层经营的体制。后来把农村改革的实践经验推广到城市,进行城市的改革,通过总结城市改革实践的经验,逐步完善和发展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各项政策。由此可见,邓小平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际工作中贯彻了尊重实践与尊重群众的辩证统一的原则。
实践观点和群众观点的辩证统一,还表现在邓小平所重新倡导和确立的党的思想路线和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在联系中,党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quot;的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的利益,一切依靠群众的实践,从群众的实践中来,回到群众实践中去,而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实际",主要是指群众的实践状况、实践水平和实践结果。所以,"从实际出发"主要是从群众的实践状况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主要是指群众的实践状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就是在群众的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探寻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也是在群众的实践中并通过群众的实践去探寻客观规律和按客观规律办事。二者是统一而不可分的。

上一           下一节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有何建议
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