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原著,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形成的社会客观依据,及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
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形成过程,明确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党的基本路线是党总揽全局的根本指导方针。 |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有何建议
请与我们联系
选择题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 ( D )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B坚持改革不放不动摇
C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
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ABCD)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改革开放
D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E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3.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ABC)
A 改革是动力
B发展是目的
C 稳定是前提
D发展是手段
E 改革是目的
4.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ABCD)
A社会主义的本质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C建立强大的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需要
D 我国的现实状况 E 帝国主义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
5.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ABCD)
A 必须把坚持改革开放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
B 必须坚持政治体制改革
C 必须巩固和发展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
D 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E 必须加快经济发展速度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是(B)
A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 会为起点而逐步形成
B 党的十二大为起点而逐步形成
C 党的十一届二中全 会为起点而逐步形成
D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为起点而逐步形成的
7.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里富强、民主、文明三位一体,缺一不可。其中( B)
A 文明是首要的
B 富强是首要的
C 民主是首要的
D 民主和文明都是首要的
8.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C)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D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ABCD)
A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B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C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科学依据
D科学地回答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问题
简答题
10.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涵是什么?
答: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简言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返
回
7答: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巩固和发展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社会政治稳定,全国上下团结,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是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政治稳定,社会动荡不安,民无宁日,国无宁日,党的路线就不可能顺利贯彻,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其他各项事业就不可能顺利进行,国家就不可能富强,人民生活就不可能富裕。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和坚决维护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排除一切导致中国混乱甚至动乱的因素,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切实抓好廉政勤政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才能巩固和发展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因此,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使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稳定的程度相互适应、相互促进。 |
6答: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
5答:"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具体指"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 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
4答:1987年召开的党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作出明确的概括。这就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 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它的简明概括。 |
3答:新中国建立后,1953年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在一个相当长有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尽管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一些偏差,但总的说来还是取得了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
2答:民主革命时期,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在这条总路线的指引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
1答: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在一定历史时期制定的行动纲领,是总揽全局的根本指导方针,是党制定各项具体方针政策的依据,是全党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的基础。 |
1.什么是党的基本路线?
答案
2.民主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是什么?
答案
3.新中国建立后,我国提出的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时期的总路线是什么?
答案
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答案
5."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具体指什么?
答案
6.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什么 ?
答案
7.为什么必须巩固和发展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
答案
返 回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由于世界历史条件的变化。1917年十月革命,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时代,是区分两种世界革命的分水岭:一种是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一种是新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资产阶级世界革命是从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在这280年左右的时间内,世界上无论任何国家只要发生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都是属于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都是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就开始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这种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以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为目的的革命。 中国国内历史条件的变化。1919年"五四"运动时,中国无产阶级,由于自己的成长和俄国革命的影响,已经变成了一个觉悟了的独立的政治力量,并在运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表明中国人民有了新的革命领导者。1917年十月革命后,中国产生了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五四"运动的发生、发展同他们的指导是分不开的。他们用以指导行动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这表明,中国人民有了新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
这个过渡是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是完全正确的,是非常及时的,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在思想、政治和组织上全面恢复和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党全面平反冤假错案和落实各项政策。平反冤假错案和落实各项政策,大得人心,受到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和衷心欢迎,大大地调动了全国人民为实现现代化而奋斗的积极性,巩固和发展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全党全国工作重心的转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国际上产生了良好的政治影响。 |
这是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巡谈话中的主要观点之一。他指出,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这两只手都要硬。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扫除各种丑恶现象,手软不得。 坚持两手抓,不能一手硬一手软,这是邓小平同志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经验教训而得出的重要结论,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在强调两手抓的同时,多次批评了实际存在的一手硬一手软的倾向。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抓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抓好民主法制建设,本来就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辩证统一的。这种统一性集中体现在它们都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目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告诉我们,什么时候,我们坚持了两手抓,我们的经济工作、物质文明建设就有成就,改革开放的进展就顺利;不坚持两手抓,或一手软一手硬,各种犯罪活动就会泛滥,党风、社会风气就会变坏。 |
改革、发展、稳定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其一,改革是动力,是解决社会主义矛盾的正确而有效的途径。要发展经济就必须改革,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也必须改革。其二,发展是目的,是硬道理。只有发展了,中国才能进入世界现代化强国之列,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发挥出来。只有发展了,人民才能安居乐业,社会才能更加稳定,社会主义改革才能顺利进行。在发展问题上,我们要牢牢把握机遇,争取每隔几年上一个台阶,甚至每隔几年上几个台阶。其三,稳定是前提。无论是改革还是发展都需要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作保证。稳定,既包括政局的稳定,也包括现在的基本政策不变。这就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维护政治稳定。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以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总之,改革、发展、稳定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只有通过改革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社会的稳定。 |
资料索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