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选择题:
1.一个明确声明可以包产到户的中央文件是 (A)
A.《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
B.《关于加强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议》(草案)
C.《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D.《关于发展社队企业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草案)
2.乡镇企业的发展 (ABCDE)
A.为农民脱贫致富开辟了门路
B.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大量资金
C.为国家财政收入做出了重大贡献
D.吸纳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
E.促进了农村的城镇化。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是 (A B)
A.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B.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变全民所有制为私有制
D.推进农村城市化,城市农村化
4.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三个化时代的标志是 (ABD)
A.1984年开始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1978年开始的农村改革
C.1987年初级阶段理论的正式提出
D.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建立
E.1988年建立海南特区
5我国农村改革是从 (C)
A.1979年开始的
B.1982年开始的
C.1978年开始的
D.1984年开始的
6.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首先进行的是 (D)
A.政治体制方面的改革
B.金融和进出口体制方面的改革
C.科教文化体制方面的改革
D经济体制方面的改革
7.我国改革的基本经验主要是 (ABD)
A.改革开放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相同一
B.全面改革,重点推进
C.全面、积极、快速地推进改革
D.积极、谨慎、稳步地改革
8.万里在中央主管农业时,连续几年领导制定的五个"1号文件"是 (B)
A.从1983年到1987年
B.从1982年到1986年
C.从1981年到1985年
D.从1980年到1984年
二. 问答题:
1.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内容是什么?
答: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内容及其丰富和深刻,谈话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明确回答了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因而是继真理标准大讨论之后的第二次思想大解放。其主要内容是:关于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精辟论述;关于中国有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的新概括;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理论等等。这些都是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这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从理论上作出的新回答,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在理论上的巨大突破。
2.试述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基本经验。
答:纵观我国改革实践,我国改革的基本经验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改革开放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相同一。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一个最基本、最宝贵的经验就是始终坚持把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统一起来,统一到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当中,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四项基本原则乃是立国之本,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社会主义改革就会迷失方向,社会主义性质就会改变。所以,必须把二者统一起来,发挥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作用,这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要求。
(2)全面改革,重点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深入而全面的改革,而不是局部的改革。这场改革包括了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相应的其他各个流域的改革。
改革与建设是一致的,改革是为了建设,全面改革是为了全面建设。我国的改革必须全面展开。但根据我国现实,又要分主次,按轻重缓急来改革。那么,改革的重点应该首先放在经济体制的改革,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心,为龙头,带动其他领域的改革。而其他领域的改革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体制改革。
(3)积极、谨慎、稳步地改革。
我国改革贯彻的实际上是个积极、谨慎、稳步、渐进性的改革过程。从思想认识到实践,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体制改革到政治体制改革和其他领域的全面改革,无不体现着这一思想,说明这一问题。
我国社会和改革的复杂性、艰难性、急迫性,决定了我们的改革只能是积极、谨慎、稳步、渐进地举行。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权利与社会物质利益的再分配,稍有不慎,就会引起社会的动荡,从而影响改革,乃至于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正如邓小平所说的那样:改革需要审慎从事,否则会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3.简述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
答:邓小平从长远的总目标和近期的具体目标这两个层次提出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
政治体制改革总的目标是:第一,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第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第三,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
政治体制改革近期的具体目标是:要增强整个国家领导机关的活力,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调动基层的积极性,在政治上创造更切实的民主。
返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