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实行对外开放是 (ABDE)
A. 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B. 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C. 以西方国家发展与我国外交关系为前提
D. 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
E. 参与世界经济的交流与合作的需要
2.第一次正式把对外开放定为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是 ( A )
A.《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B.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上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D.《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3.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客观必然性是 (ABC)
A.生产社会化、国际化的客观要求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C.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D.争做世界大国的客观要求
4.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 (AB)
A. 邓小平对当代世界经济形势、基本特征及发展趋势的科学判断
B. 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的一个重要出发点
C. 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的完整概括
D. 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的唯一内容
5.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辨证统一关系是 (AC)
A.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
B. 对外开放决定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
C. 对外开放又能进一步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
D.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决定着对外开放的程度
二. 辨析题:
1.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与对外开放并不矛盾。
答:正确。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指导我国正确处理国际交往关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上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辨证统一的关系。实现对外开放上增强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必然之举;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则是对外开放不可丢弃的基本立足点。
2. 我国的对外开放主要是针对发达国家的。
答:错误。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的开放。其开放对象,既包括西方发达国家、东欧和西欧国家,也包括发展中国家。
三. 问答题:
1. 简述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客观必然性。
答:(1)对外开放是生产社会化国际化的客观要求。随着社会和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也不断提高,生产社会化日益发展成为生产的国际化。顺应生产力发展的这一趋势,必然实现对外开放。(2)对外开放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今天,世界经济的发展已使各国之间的生产和消费的联系更加密切。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利用这种国际经济联系来发展自己的经济,从而形成了一个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体系。中国作为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一员,也只有在参与国际经济生活中才能使自己得到更快的发展。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3)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市场经济本质上是开放的经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不断开拓国内和国际市场,利用国内和国际两种资金。因此,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实行对外开放。
2. 试述实行对外开放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答: 实行对外开放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第一,实行对外开放,可以利用国际分工,节约社会劳动,获得比较利益;第二,实行对外开放,有利于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第三、实行对外开放,有利于按国际市场惯例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加速对外开放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作用:第一、实行对外开放,可以积极合理地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为我所用,缓解和弥补我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加快经济发展;第二、实行对外开放,积极参加国际交换和国际分工,可以取长补短,节约社会劳动,充分发挥我国的优势,提高资源和资金的利用率;第三、实行对外开放,可以广泛吸收世界文明成果,利用后发优势,在较高的技术基础上起步,尽快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的经济技术差距;第四、实行和扩大对外开放,通过国际市场的转换机制,可以加速我国从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化经济的转变,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市场经济同志的建立与发展。
3. 试述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答:首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拥有十二亿以上的人口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经济发展具有广阔的国内市场和巨大的潜力。我国的社会经济性质和具体国情,决定了经济建设的立足点必须坚定不移地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
其次,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为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必须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必须利用国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必须学习和吸收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东西和好的经验。
再次,必须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关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同对外开放。
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在本质上是统一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发展本国经济上大成就有力的证明了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充分显示了起意义。
返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