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第一节 "三步走"发展战略

一"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提出及重要性
1. 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我国发展战略目标的设计
1.1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关于四个现代化的提法
1.2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关于现代化的进一步论述
1.3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和破坏使现代化目标没有成为现实的奋斗目标
2. 邓小平对"三步走"发展战略的阐述
2.1邓小平首次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
邓小平一直在思考中国如何实现现代化"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目标、战略步骤是由邓小平首次提出的,邓小平于1979年3月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
2.2.邓小平对"三步走"发展战略的进一步阐释
邓小平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强调本世纪末的现代化是"小康水平"的现代化, 并考虑分两步走。 1987年4月,邓小平提出分三步走,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些设想体现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
3. "三步走"发展战略提出的重要性
3.1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要解决的历史课题,是实现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我国要实现现代化,既要完成传统的工业化,又要同时迎头赶上世界新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双重任务。邓小平针对我国的现实国情,制定了有步骤、分阶段的奋斗目标,从而使实现现代化有现实基础。
3.2实现中华民族崛起的需要
邓小平设计的现代化目标不是主观随意的,而是尊重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充分掌握和深入分析国内和国际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趋势,特别是注意生产力发展的状态和发展规律,使战略目标的确定建立在积极、稳妥而又可靠的基础上。从而有利于中华民族振兴崛起。
二、"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
1. 经济发展战略涵义及特点
发展战略一般是指一国(或地区)对其发展的带有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和方向性的谋划和行动纲领。经济发展战略是根据对经济发展各种因素和各种条件的分析,对未来一个较长时期内经济发展全局作的谋划。其核心是规定一定时期内经济发展基本目标和实现目标途径。构成要素包括: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和实现战略目标应采取的战略重点、战略步骤、战略布局、战略方针、战略途径和战略措施。经济发展战略在一切经济活动中居于纲领性地位,是编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基础,也是制定和运用各种经济政策、经济立法的基本依据。
在当代,不论社会制度的异同,各个国家都应有自己的经济发展战略。一般地说,经济发展战略应具备以下特点:
1.1全局性。对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作出决策,研究全局运动的规律性,用以指导全局。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战略,是筹划国民经济及与之相关联的社会和科技的整体发展。
1.2长期性。经济发展战略不是一种短期安排,而是筹划较长历史时期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途经,用以指导一个历史阶段的实践。
1.3层次性。经济发展战略谋划的全局是层次的,对国家而言,国民经济是个全局,它下面有若干层次。
每一层对下一层次来说是全局,但对高一层次来说,又是局部。
1.4选择性。战略决策是通过对各种影响因素的分析,从众多方案中对要实现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的选择。
2. "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
邓小平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全面总结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基础上,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发展战略。此战略把我国现阶段到下个世纪中叶的现代化发展步骤划分为三个阶段,并提出三个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
第一步,大致用10年时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人均达到500美元,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均1000美元,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产值4000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3."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战略重点
邓小平提出了重点带动全局的思想。他指出, 战略重点,一是农业,二是能源和交通,三是教育和科学。把教育和科技视为战略关键,并把它们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三、"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特点
1. 指导思想的长期性。我国原有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指导思想上的急于求成,而邓小平总结了我国的历史经验教训,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准确、全面地分析了我国的国情,提出了发展战略"三步走",把实现现代化的时间界定为70年。强调我们的发展战略必须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的过程。
2. 发展目标的双重性。我们的现代化与资本主义现代化具有根本不同性质,我们的经济发展目标与社会主义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实现现代化是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目标,也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因为它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故邓小平要求我们在实现战略目标时,不仅要抓经济,而要有明确的政治方向,不仅要抓物质文明建设,而且要抓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两手抓"。
3. 发展目的的人民性。邓小平在新时期设计的发展战略的主要目标、根本目的和归属点都放在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上,.
4. 战略重点的科学性。邓小平针对我国国民经济重大比例严重失调,农业、能源、交通、教育和科技等薄弱部门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瓶颈"的现实,明确提出要把农业、能源、交通、教育和科技作为战略重点。抓重点促平衡,带动国民经济全面发展。
5. 实现途径的开放性。邓小平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结合国际国内现实情况,明确指出为实现发展战略目标,必须实行对外开放的战略。

上一节             下一节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有何建议
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