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一节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下)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邓小平有关所有制结构的思想中反复强调的一个问题。邓小平的这一思想,集中体现了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社会主义的平等要求。
一、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二、国有经济及其主导地位
1、 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
它是指由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我国现阶段的全民所有制经济的生产资料由国家代表全体人民所有,采取国家所有制的形式,所以,又称国有经济。
2、国有经济的特点:
2.1国有经济同较高的社会化生产力相适应,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2.2国有经济基本上实现了劳动者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上的平等,彻底消灭了剥削;
2.3国有经济发展的全部成果都归劳动人民共同所有,有利于劳动者逐步地朝着全面发展的目标前进。
3、国有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重要形式,它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
3.1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国有经济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必须占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以加强其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以便更好地发挥其控制力及其主导作用。
3.2 国有经济掌握着关系国计民生的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生产出的生产资料,保证了全社会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国有经济生产出的生活资料,满足城乡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国有企业在组织全国的商品流通、实现生产和消费的经济联系方面起着重大作用;国有经济提供了绝大部分的国家财政收入,保证了经济、科学文化教育、国防建设所需的资金,等等。
3.3 国有经济掌握着社会化程度较高的现代化大生产,代表着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国有经济拥有现代化的生产手段、生产技术和信息网络,为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提供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设备,是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实际上在我国生产力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
3.4国有经济是保障集体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保障其他非公有制经济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决定性条件。
三、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1、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是指由部分劳动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它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2、 集体所有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积极作用。集体所有制经济可以体现共同致富的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发展生产、满足和提供人民生活需要,繁荣市场、稳定物价、吸收劳动者就业、扩大商品出口,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等。
3、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及其改革
3.1 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农村改革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废除人民公社和政社合一的体制,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商品经济,从而初步构筑了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框架。这个根本性的改革,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带来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性巨变。
3.2 农村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令人瞩目。乡镇企业的发展是我国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事实证明,乡镇企业的发展是我国实现经济腾飞的必由之路,是我国农村经济现代化的希望所在
3.3 农村经济改革20余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最根本的经验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路。
3.3.1 《决定》强调必须长期稳定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稳定双层经营体制,关键是稳定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因此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的政策,制定确保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的法律法规,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
3.3.2 《决定》指出要从农村经济现状和发展要求出发,继续完善所有制结构,在积极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同时,采取灵活有效的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农村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有更大的发展;适应生产和市场的需要,发展跨所有制跨地区的多种形式的联合和合作;供销合作制、信用合作社要继续深化改革,要更好地为农业、农民服务。
3.3.3 《决定》指出农民采用多种多样的股份合作制形式,兴办经济实体,是改革中的新事物,要积极扶持,正确引导,逐步完善。
四、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混合所有制经济越来越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目前主要有股份制企业、跨所有制组成的企业和企业集团、中外合资和中外合作企业等。这些企业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最终所有权属于国家和集体,国家和集体行使所有者的权益,所以,它们属于公有制经济。随着改革的深入,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今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在整个公有制经济中的比重将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要。
五、公有制实现形式应当多样化
1、
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变革: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公有制采取了国家所有、国家经营和集体所有、集体统一经营的形式;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我国出现了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如合作制、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以及承包制和租赁制等等。
2、 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这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现代经济中一切符合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的经营形式和经济组织形式,都是适应市场化发展需要的组织管理形式,社会主义可以采用
3、 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一种实现形式
股份制企业的性质,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里。由国家和集体控股,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质。发展股份制企业,有利于扩大公有经济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有利于提高企业资本的运用效率;有利于解决企业发展资本不足问题;有利于建立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
4 、股份合作制是集股份制与合作制形式的优点为一体的一种新的公有制经济形式
目前广大城乡广泛出现的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为主要内容的股份合作制企业,是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要加以支持和引导,不断总结经验,使之逐步完善。

上一           下一节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有何建议
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