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二节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下)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
在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随着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改革,分配关系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形成了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格局。
在我国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方式中,既有体现社会主义公有制关系的分配方式,也有体现非公有制关系的分配方式,既有体现市场经济原则的分配方式,也有体现非市场经济原则的分配方式。据此,我国的非按劳分配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按资分配
资产是投入生产过程的非劳动要素的总称,主要包括资本、厂房建筑、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资产作为生产的物质条件,仍然是社会产品分配的依据,其主要形式有:
1.1 利润。包括私营企业和各种合资企业中投资者得到的利润,公有制企业自有资产再投资获得的利润,城乡个体工商户除经营收入外所得的利润等。
1.2 利息。主要是存款和债券所得的利息。
1.3 股息红利。股份经济和股份合作经济中得到的股息和红利。
1.4 租金。公有制企业租赁、承包的收入,建筑门面、土地、厂房等出租收入等。
2、按经营权分配
按经营权分配是指实行了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农户和城镇个体工商户,以及一部分采用租赁制的国家所有、个体经营和集体所有、个体经营的经济组织中的分配。
这些经济组织的经营者根据经营成果得到的收入,其中一部分是由于经营者付出了劳动而得到的劳动收入;还有一部分是由于经营者承担了市场竞争风险而得到的风险收入。
3、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我国现阶段存在的外国独资企业、国内雇工经营的私营企业中,对劳动者收入分配的依据是劳动力价值的大小,劳动者得到的货币工资实质上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4、 按投入的要素分配
包括社会成员凭借知识产权、技术转让或入股、信息咨询等方式获得的收入
此外,一些社会成员通过国家按社会公平原则进行福利性分配获得收入等等。
二、我国现阶段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多种经营方式、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具体说来:
1、 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
1.1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产品的分配不过是生产资料分配的结果,一定的所有制形式总有一定的劳动产品分配形式与之相适应。
1.2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分配制度,而不是其它所有制的产品分配形式。
1.3多种非公有制经济具有各自特殊的产品分配形式,这些分配形式,是不同所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1.4总之,在所有制上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存在,那么在分配制度上就必须允许多种分配形式并存。我国在所有制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客观上决定了我们在分配制度上必须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多元分配格局。
2、 这是由现阶段所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以及多种经营方式的存在决定的
改革过程中出现了所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与此相联系出现了多种经营方式,如公有公营、公有合营、共有私营、私有私营等,具体有承包、租赁、资产经营责任制等。由于所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以及经营方式不同,必然导致分配方式的多样化。
3、 是市场经济及其发展的需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决定了商品及商品化了的生产要素都有自己的价格,而价值规律要求等价交换、有偿使用、有偿服务,在商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者使用各种生产要素,也应该等价交换、有偿使用,因此与要素价格相联系的分配范畴和分配方式如利息、股息、租金等必然相应存在。
4、依据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的理论,一切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生产要素,一切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所有制形式及所相应的分配形式都可以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三、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具体状况及特点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的多种分配方式,在实践中是相互交叉、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的
2、其中的一些分配已经超过了个人消费品的分配范围,所分得的收入还包含了用于资金积累,扩大再生产等内容。因而这实际上已不仅仅是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而是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
3、随着我国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以及生产要素市场的发展,按生产要素分配将越来越重要。党的十五大提出在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把按劳分配和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分配理论上的重大突破
四、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上述介绍的各种分配方式,大多可以归结为按生产要素分配。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合法性,就是为了提高各种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因为只有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合法性,允许生产要素所有者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投入,从劳动创造的价值分配得到一定的收入,才能鼓励生产要素有效、合理的流动,得到优化配置,提高使用效率。具体说来:
1,实行按资分配,有利于调动资本所有者的积极性,有利于引进外资,有利于缓解国家经济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形成现实的生产力和增加社会财富等。
2,实行按按经营权分配,有利于商品生产者和商品经营者重视市场信息,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3,允许和鼓励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有利于加强科学研究,推动科技进步,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
五、正确认识和处理现实中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关的问题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发展,必须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正确认识和处理现实中一系列的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关的问题
1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和分配结构都始终处于不断调整和发展状态,随着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发展和变化,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也必须随之进行调整、发展和变化。
2 、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则在实施的过程中,随着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各种分配方式混合组合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已经成为新的分配形式。并且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各种分配方式混合组合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还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3 、允许和鼓励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否会产生一个新的资产阶级的问题,对此邓小平有一系列的论述(插图《邓小平》画集P36-37全图,字幕简化为:邓小平答美国电视记者问):例如,邓小平在《搞资产阶级自由化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中指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创造的财富,第一归国家,第二归人民,不会产生新的资产阶级。国家拿的这一部分,也是为了人民,搞点国防,更大部分是用来发展经济,发展教育和科学,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文化水平"。

上一           下一节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有何建议
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