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我国价格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C )
A.计划价格和市场价格相结合的价格形成机制
B.固定价格、浮动价格、自由价格相结合的价格体系
C.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
D.统一定价与分散定价相结合的价格制度
2.价格体系的内容包括(A、B、D、E)
A.不同商品的比价关系 B.批零差价关系
C.统一定价与分散定价的关系 D.地区差价关系
E.季节差价关系
3.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应该具有(A、B、C、D、E)
A.统一性 B.开放性 C.竞争性
D.公开性 E.有序性
4.加快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就要( B、C、D、E)
A.适当限制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
B.大力发展各种物质产品市场,特别是生产资料市场
C.建立和发展金融市场
D.发展技术、信息和房地产市场
E.建立和扩大劳动力市场促使劳动力合理流动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价格形成机制应该是( C )
A.由计划价格和市场价格相结合的价格形成机制
B.主要应该由计划形成价格机制
C.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
D.以政府定价为主的价格机制
返
回
研读有关资料,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
掌握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的必要性和市场体系的特点,理解价格机制的基本功能,了解培育和发展我国市场体系的途径。 |
第七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下)
一、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功能
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市场经济有效配置资源的条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环节。
1.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实现市场机制功能的前提。
市场经济有其内在的运行机制,这种机制客观上要求有完善的市场体系与其相适应。因为市场体系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场所。
2.完善的市场体系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备条件。
只有有了完善的市场体系,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才能面向市场,从市场获得生产条件和销售条件,企业才能根据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和价格信号的变动,使资源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才能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和经营,企业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改进技术和改善经营管理。企业之间才能开展平等竞争,优胜劣汰的原则才能得以贯彻。
3.完善的市场体系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纽带。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以间接调控为主,政府调控经济主要是利用各种经济杠杆,通过市场这个中心环节来实现的。市场一方面要将政府宏观调控的意图传递给企业,另一方面又要向政府传递微观经济活动的信息。企业对政府的宏观调控意图是否有灵敏反映,政府从市场所获取的微观经济信息是否真实,主要取决于市场体系的健全程度。没有完善的市场作传导,政府就无法通过市场来影响企业的行为,国家的宏观调控就无法实现自己的调控功能。
二、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特点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应该是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统一性、开放性、竞争性、有序性是它的重要特征。
1.统一性
市场体系的统一性是指我国的市场体系必须是全国统一的市场,商品交换必须在全国范围内按统一规则进行。统一的市场不但需要建立全国范围内的纵横交错城乡贯通的流通网络,为统一的市场形成提供物质基础,还要求打破地方分割和行业封锁,为统一的市场形成提供制度基础。
2.开放性
市场体系的开放性是指市场不仅要对内开放,而且要对外开放,把国内和国际市场连接起来,尽可能地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以达到更有效地配置国内资源利用国际资源的目的。开放的市场体系应具有公开性、少层次、多元化和多渠道的特点。
3.竞争性
竞争性是指进入市场的经济主体,不论企业大小成分如何,在市场竞争面前一律平等,这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建立竞争性的市场体系,必须限制和防止垄断的产生,理顺价格体系,保持公平竞争。
4.有序性
市场体系的有序性是指进入市场的经济主体,在交易过程中遵守交易法规、交易秩序,服从监督管理。
三、培育和发展我国市场体系的途径
1.培育市场主体
市场主体是参与市场活动的当事者,有无真正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市场主体,决定着市场能否发育,市场主体的发育状况,决定着市场发育的程度。培育市场主体,一要转变政府职能;二要深化改革,加快国有企业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步伐,重塑国有经济这一微观主体,同时还必须促进多种所有制企业的发展;三要促使个人以市场主体的身份从事市场活动,如自主选择消费方式、自主择业、自主投资等。
2.培育要素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商品市场比较成熟,尤其是消费品市场,但各种生产要素市场发育相对滞后。这种状况影响了市场体系整体功能的发挥,阻碍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培育要素市场,主要是发展规范金融市场,培育劳动力市场,发展房地产市场、技术和信息市场。
3.健全市场机制,建立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
3.1 商品市场价格的形成
3.1.1 商品市场价格形成的基础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这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市场价格形成的一般基础仍然是价值。
3.1.2 影响商品市场价格变动的因素
影响商品市场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有:商品价值、货币价值、市场供求关系,国家经济政策等。
3.2 价格体系
价格体系,是指市场体系中各种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及其相互关系,它包括不同商品的比价关系和同种商品的差价关系。
3.2.1 商品的比价关系
商品的比价关系,是指国民经济不同部门所生产的各种不同商品之间的价格对比关系。在商品比价关系中,最重要的有工农业产品的比价、农产品比价和工业品比价。
3.2.2 商品的差价关系
商品的差价关系,是指同一种商品由于流通环节、购销地区、购销季节或质量不同而形成的价格差额关系。如批零差价、地区差价、季节差价、质量差价等。
3.3 我国价格改革的目标。
价格是市场机制最基本的要素。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市场体系(图片6:录像),关键是要理顺价格体系和改革价格管理制度。原有价格管理体制存在许多弊病,所以要进行价格改革。
我国价格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起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形成机制(图片7:录像);价格改革的实质,就是要从过去单一的国家定价向主要由市场定价过渡,实现价格形成机制的根本转轨。
3.4 价格机制的功能
3.4.1传递信息。
3.4.2调节供求:供求决定价格、价格又引起生产和消费,调节资源配置
3.4.3刺激生产:通过竞争刺激生产者改进技术、加强管理、提高生产效率
3.4.4调节收入;价格高低决定着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利益
4.发展市场中介机构。
主要是发展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和仲裁机构、资产和资信评估机构等,并制定相应的法规制度,规范其活动,发挥其作用。
5.建立市场秩序规则,加强市场管理。
要加快建立使市场基本经济关系、市场主体行为和市场交易秩序规范化的法律法规,逐步形成统一、科学和完备的社会主义市场管理的法规体系。以保证市场经济的正常健康发展。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有何建议
请与我们联系
资料索引 |
5答:所谓金融,是指资金的融通,即资金的集聚与流动,包括货币的发行、流通和回笼,存款的吸收和提取,货款的发放和收回,投资资金的筹集与货币流通有关的一切活动。金融市场是指资金融通的场所和领域。 |
4答:狭义的商品市场,又称货物市场,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的交换场所。在我国,它通常又划分为农产品市场、工业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 商品市场的主体是参与商品交换的卖者(生产者、供应者)和买者(消费者、使用者);市场的客体是各类商品。 其主要功能是:①为商品交换的实现提供条件。②评价商品。③影响供求。 |
3答:技术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广义的技术市场是指技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它包括从技术商品的开发到技术商品应用和流通的全过程;狭义的技术市场是指技术商品交换的场所。 技术市场对促进技术创新的作用具体表现在:①促进了技术创新成果的价值实现。②促进了技术创新的横向联系和信息交流。③促进了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 |
2答:劳动力市场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种意义上去理解。狭义的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流动和交流的场所或机构,广义的劳动力市场则是指按照市场规律对劳动力资源进行配置和调节的一种机制,是生产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的措施有:第一,进一步改革劳动人事制度,落实企业的人事用工权,建立聘用制、合同制,完善辞退、辞职、退职等管理制度。第二,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第三,加快有关劳动力市场的立法。 |
1答:货币市场是指专门融通短期资金的市场,一般期限在一年以内。其特点是融资期限短和被融通的资金主要是作为再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流动资金。其业务类型主要有:短期拆借市场(或称同业拆借市场)、票据贴现市场、票据承兑市场、短期证券市场。 资本市场是指提供长期运营资本的市场。其融通的资金主要作为扩大再生产所需投入的资本使用。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证券市场。在资本市场上流通的长期信用工具是有价证券,包括债券和股票两大类。 |
(一)简答题:
1.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必要性是什么?
答案
2.如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答案
3.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有什么特征?
答案
4.为什么要进行价格改革?价格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答案
5.培育和发展我国市场体系的途径有哪些?
答案
返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