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学院图书馆 潍坊261041)
【文章来源】中国期刊网
【原文出处】图书情报工作
【原刊期号】200206
【原刊页号】122、123、36
【作者简介】王琳琳,女,1964年生,馆员,发表论文10余篇。
【中文摘要】从4个方面论述《信息经济学通论》的学术特色。
【英文摘要】Discusses the academic characteristics of General Study on Information Economy in four aspects.
【关 键 词】信息经济 信息价值 信息效用information economy information value information effect
【 正 文 】
笔者最近拜读了由娄策群等主编的《信息经济学通论》,该书全面而深刻地论述了信息经济学的起源、特征、作用、价值、研究方向等,内容丰富、深人浅出、观点鲜明,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信息经济学通论》内容丰富、论述深刻、详略得当。全书共分为5大部分,第一部分“绪论”,是对全书的总提领,主要就信息经济学的起源、产生、发展和信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开门见山的总述,使读者打开书本,就能清楚地了解本书的研究体系、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从而能很快地把握总体方向,进人下一步分析中。第二部分论述信息资源的作用、影响等问题;第三部分论述信息商品问题,指出信息产品也是商品,商品在一定范围内可以交换、流通、买卖,发挥其最大的价值;第四部分论述信息市场问题,指出信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信息市场就成为其发挥产业作用的最佳选择,建立并完善信息市场机制,是发展信息经济的良好途径。
上述几个部分,也是作者重点分析的主要内容,作者不仅分析了它们各自的特点,还联系社会现实,特别是我国经济领域的种种现象,论述了它们之间的联系与互相影响。作者指出信息资源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基础,而信息产品又是信息资源开发的结果,信息商品是信息形成产品后的结果;因此,从市场价值规律来分析,信息商品只有通过信息市场的建成与完善,通过其定位、交换、成功才可能发挥其最大价值。此外,信息商品的特点,信息在市场运作中的形式,还决定了信息市场论必须把市场体系结构、功效、运行手段、营销策略、管理体制等等一系列丰富内容作为研究的具体对象。作者重点强调了“信息商品”的精髓在于信息的商品化,因为社会发展到今天,产品的货品化、劳动的价值化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的研究对象,所以“信息经济商品化”,也成了世界各国研究的重点领域,信息商品的资源开发、产品流通、商业运作、市场运行等互为因果、相互联系与影响的关系,就成为理论界关注的问题,也在实践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第五部分是关于信息产业的论述。现代信息产业是各大企业的支柱,没有这一点,任何一个企业都不会取得成功。从这一点讲,现代信息产业也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部门。作者把它分成几个不同方面分别分析论述,如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各政府机构部门对信息产业的宏观管理和微观操作、信息产业自身的经营、发展、管理等,分门别类,脉络清晰,既从理论高度分析了信息产业的最大现实作用和未来发展前景;又从社会实际指出信息产业的发展方向、管理措施、具体运作等等,既高屋建瓴,又一目了然,做到了抽象与具体结合,深入与浅出统一,规律与现实明确,一般特点与个别体例清楚,真正做到了系统化、专业化、大众化,既有利于专家学者通览,又便于一般读者人门。
在一般读者心目中,凡是理论专著,尤其是专业性强的理论著作,往往枯燥无味,不是专业人员,很难读下去。但是《信息经济学通论》则抛弃了干枯乏味的说教,而是运大量事实、数字、生活化语言,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把零散的材料系统化,给读者以行云流水般的阅读享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如在阐述信息经济学理论问题时,作者把本来很大的理论观点划分成几个小的版块,并且加进了与一般读者密切相关的丰富内容,如信息资源、信息商品、信息市场与我国各大企业相联系,把艰深的理论与百姓生活中的手机、电器、衣服等相联系,一下子拉近了理论与现实的距离,在重点阐述信息市场的运行机制、营销管理、政策法规,特别是信息产业发展的集团化、规模化等问题上,一直联系我国社会现状,用实践印证理论,用具体案例阐述抽象道理,把经济学、情报学的理论与方法和经济学界、信息学界的思维意识、具体行为相联系,并重视吸收最新研究成果和实际经验,使信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建立在有效的实践基础之上,这些论述对我国信息产业商品化的开拓发展,尤其是对其生产经营、产业运作、发展前景等等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对我国大中小型信息产业企业的投资决策、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行为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真正做到了事理与实际结合,用理论指导现实。
《信息经济学通论》吸收了有关信息经济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又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观点明确,思维新颖,论述到位,如作者在论述信息商品化的内容时,否定了以往的“价值价格论”和“效用价格论”,而是从信息商品价格的本质、功能,效用为出发点进行详细的阐述,并从价值决定作用和决定过程进行分析,联系价值转化形式到价格的形成、变动进行论证,指出“劳动价值理论是信息商品价格的理论基础”,信息商品的价值应由社会劳动者的劳动价值所决定,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理论高度进行分析,一语中的,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同时,作者在分析信息资源、信息商品、信息市场、信息产业时,还注意从马克思主义“资本论”中吸取精髓,应用到自己的具体分析中,从而将马克思主义价值论与现实社会联系在一起,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代实际问题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指导意义的新颖理论观点,引起了有关专家学者的重视,如对信息经济的概念、信息生产力、产品商业动作、成本与价格变动、信息市场供求矛盾、企业的竞争与风险意识、产业集团的结构调整、优化组合等,都有极富新意的分析阐述。在分析“信息市场”的时间结构问题时,作者认为可以将其分为3大部分,即现货交易信息市场、远期合同交易信息市场和信用交易信息市场,比以往所涉及的“现货市场”、“期货市场”等,要全面完整得多,而且还注入了许多丰富的内容,对其进行了不少积极有益的探索,在某些方面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具
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信息经济学通论》在语言上也表现出了独特的魅力—朴实简约。作者在介绍基本知识时,力求全面,完整,而行文上又概括明白,简明扼要。如作者在引用世界上早期各国经济学家的有关信息经济学的文章时,就价格问题概括为几个派别:“垄断价格论”、“价值价格论”、“效用价格论”、“供求价值论”;在总结信息产业特征时指出“高智力型产业”、“高增值型产业”、“高风险型产业”、“高渗透型产业”、“低消耗型产业”、“低污染型产业”等,可谓一词凝练,而又使人一目了然,运用大量的对称形语句和词语,更加上一些新颖有趣的比喻,鲜明有特色的对比等,使语言更为生动、形象,读来情趣盎然,充分显示了作者严谨的研究作风和扎实的文字工夫。
【参考文献】
1娄策群,桂学文.信息经济学通论。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19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