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n content of this chapter  
 

第一节 测量的概念与层次

一、什么是测量

测量: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将某种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符号标示出来的过程。测量的四个要素:

1.测量的客体

2.测量的内容

3.测量的法则

4.数字或符号

二、测量的四个要素

1.测量的客体:即测量的对象。它是客观世界中所存在的事物或现象。“测量谁”。

2.测量的内容:测量客体的某种特征或属性。“测量什么”。

3.测量的法则:是测量中最基本、最困难的工作。是指操作的方法或索引,它指导研究人员如何实施测量。“怎么测”。有效的测量法则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准确性、完备性、互斥性。

4.数字(符号):测量时得到的一定数值可作为某一现象或事件特征的代表符号。“如何表示”。

三、社会现象的测量度化方法:通过测量而得来的资料可分为三种纬度

(1)物理纬度

(2)心理物理纬度

(3)心理纬度

四、测量层次

1.测量层次分为四种:

1)定类测量

2)定序测量

3)定距测量

4)定比测量

2.特点:

1)四种测量的层次由低到高,逐渐上升。

2)高层次的测量具有低层次测量的所有功能。

3)它既可以测量低层次测量可以测量的内容,也可以测量低层次无法测量的内容。

4)高层次测量还可以作为低层次测量处理。

第二节 概念的操作化

一、概念、变量与指标

1.概念:它是对现象的抽象,是研究范围内同一类现象的概括性表述,是一类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映。从形式上说,是表达某种思想的字或符号。是建构理论的砖石和基本材料。

2.变量:变量就是具有一个以上不同取值(子范畴、属性、亚概念)的概念。

3.指标

二、操作化的含义与作用操作化就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它是对那些抽象层次较高的概念进行具体测量所采取的程序、步骤、方法、手段的详细说明。操作化过程就是一步步从抽象层次下降到经验层次,使概念具体化为可观测的事物。操作化是社会研究中由理论到实际、由抽象到具体这一过程的瓶颈。

三、操作化的方法

对概念进行操作化处理,就是要给出概念的操作定义,就是建立一些具体的程序或指标来说明如何测量一个概念 。这种定义即一套程序化的工具,它告诉研究者如何辨识抽象概念所指称的现实世界的现象。操作定义的功能:

(A)澄清概念在研究中所选用的意义;

(B)说明测量变量的操作方法;

(C)使一些陈述变量间关系的假说获得验证的机会;

(D)使今后同样的研究有所根据,以便比较彼此的结果。

从大的方面看,操作化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

1.澄清与界定概念。

2.发展测量指标。

四、指标选择的多样性

对抽象概念进行操作化时,往往在具体方法和测量指标方面,存在多种不同的选择,即对同一概念进行测量时,可能产生出不同的测量指标。而一项具体社会研究的结果,又与它所采用的操作化方式及其产生的测量指标密切相关。

五、操作化的几个例子

第三节 指数与量表

一、指数和量表的概念

1.对概念的复合测量可以有两种主要的方式:指数和量表

2.一个指数就是由多个不同的回答所构成的一个简单累加的分数

3.一个量表则是一种具有结构强度顺序的复合测量

二、总加量表—李克特量表

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总加量表是李克特量表,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利克特于1932年在原有的总加量表基础上改进而成的。

三、鲍格达斯量表

它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鲍格达斯于1925年创用的。这种量表过去一直广泛用于测量人们对种族群体的态度,现在,它也被用来测量人们对职业、社会阶层、宗教群体等事物的态度。

四、语义差异量表

是用一组意义相反的陈述或形容词构成一份评价量表,以用来测量人们对某一特定概念或事物的不同意识和感受。

五、测验

1.定义:测验是以间接的方式收集个人的态度、人格结构和心理行为等方面资料的方法。它是一种标准化了的程序,在这个程序里,受测人对一组预先设计好了的刺激做出反应,这些反应能够使得测验者能够以一个数或一组数来描写受测者,并有这个数或一组数推论受测者拥有这个测验所想测量的心理行为的状况。

2.测验方式:

<1>直接测量;<2>间接测量;

<1>自陈式测验;<2>投射测验。

3.测验类型:能力测验、成就测验、人格与兴趣测验:

4.民意测验

第四节 测量的信度与效度

观测值的分解:测量理论的基础是数理统计中的误差理论或变异理论。测量理论建立在“任何观测值(测量分数或测量结果)都有误差”这一假设之上。它认为,观测值(X)是有四个部分组成的:

(1)真实值T。

(2)其他变量的影响值O。

(3)系统偏差B。

(4)随机误差E。

测量分数:X=T+O+B+E

一、信度

1.定义:即可靠性指测量数据(资料)与结论的可靠性程度,即观测工具能否稳定地测量到它要测量的事项的程度。是采取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进行测量时,其所得结果相一致的程度,也就是说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稳定性与一致性。

2.在实际应用中,信度有如下类型:

1)重测信度

2)复本信度

3)折半信度

4)评分者信度

二、效度

1.定义:准确性,就是正确性程度,即测量工具或测量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要测量变量的程度,或者说能够准确、真实地度量事物属性的程度。效度越高,即表示测量结果越能显示其所要测量的对象的真正特征。

2.效度可以分为:

1)内容效度(表面效度)

2)准则效度

3)构造效度

三、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1)信度低效度不可能高。

(2)信度高,效度未必高。

(3)效度低,信度有可能很高。

(4)效度高,信度必然也高。

(5)测量的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效度是信度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