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的创立和发展 一、 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产生的社会条件 本世纪20年代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向社会化、集约化的生产转变,大生产的迅猛发展,促使资本主义社会各方面的矛盾趋于激化。在这种情况下,对国家的行政管理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完善行政管理,转变政府职能,提供办事效率,以求得维护和保证资产阶级获得更大得利润,在激烈的竞争中发展和生存,成为当时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关注的中心和焦点。行政管理学受到当时"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影响,吸取了大量有用的东西,把一些企业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列入了行政管理的研究之中。行政管理学家们根据企业管理的理论,提出了"行政目标分解"的命题;并且提出为实践目标而相应地建立合理地组织机构,提出有效地办事程序和工作方法,使行政工作如同工业生产,形成一条有机地"流水线",有计划、有步骤、高效能的运行。 同时,随着各国工业的迅速发展,人口集中了,城市扩大了,国内外的经济交往、文化交流频繁了,交通运输扩展,政府管理职能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整个社会愈来愈强烈地要求实行科学管理。现实生活地需要,推动着学者们研究行政管理学。 再次,随着科学技术和文化事业地不断发展,社会科学成功大量涌现,政治学、法学、经济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也从纯理论研究转向实际,面对社会问题进行探讨,使理论直接为社会实践服务。由此,为行政管理学提供了大量地素材。 所以,行政管理学是现代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产业革命后带来的社会化大生产和科学进步,为行政管理学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基础;企业管理、行政管理的实践为行政管理学的产生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材料;各种社会科学的发展为行政管理学的建立提供了丰富的思想理论资料。行政管理学正是这样的历史环境下应运而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