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的创立和发展 二、 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 (三)系统理论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今)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变化,管理经验的总结积累,行政管理理论又在了新突破,进入了科学化时期。其主要特点是:广泛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管理科学的新成就来研究行政管理,特别是运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来研究行政管理。系统理论强调行政管理是一个由许多次级系统构成的大系统,它不仅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也受到内部各系统间互动关系的制约。 20世纪60、70年代,系统理论又引发两大理论:一是生态理论,以里格斯为代表。这一理论考察是行政环境和行政系统之间的互动行为,并认为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之下,出现的行政模式是不一样的。他提出了三大行政模式,即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过渡社会的行政模式,并从经济、社会、沟通网络、符号系统和政治架构五个因素分析它们与公共行政的关系。二是权变理论,以卡斯特、菲德勒为代表。这一理论认为并不存在着一咱对所有管理者都适用的一般理论,管理都是因时、因人、因条件而发生变化的。系统理论时期,学者们综合了前两阶段的研究成果,使公共行政管理学的研究角度和方法具有宏观、联系、动态、开放等特点,强调了根据环境的变化选择适当的管理方式,从而推动现代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变革。现在,愈来愈多的人开始接受系统管理理论,认为是当代行政管理中值得重视的理论和方法。 20世纪80、90年代以来,行政管理学进一步发展。发展动力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其它学科的理论,主要是经济学理论的引入推动了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发展,如公共选择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被学者用以分析行政管理问题。二是行政管理的困境也推动了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发展。如新公共管理学派、企业化政府理论都是针对环境的变化所引起的行政管理不适应状况而提出的新理论。 新公共管理理论有以下特征:第一,偏离传统的公共行政,将注意力集中于取得结果和管理者的个人责任,即不再以过程,而是以输出为取向。第二,引入私人部门的管理方法,明确组织和个人目标,以便通过表现指标来衡量其成就。第三,以市场取代官僚组织。市场的个人雇佣期限和条件比较官僚的职业制具有更多的灵活性。第四,政府的某些功能通过市场的测试而承包出去。同样,政府干预的减少成为一种趋势。第五,把公众视为公共管理机构的客房,向客户作出承诺,确立服务标准。第六,在资源使用中强调节省,以削减直接成本,提高工作纪律,以较少的成本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第七,在公共部门引入更多的竞争性,包括任期合同、公开的投标程序,并使用竞争者作为降低成本和提高标准的关键。总之,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市场化、企业化的管理取向,以达到提高公共部门资源配置的效率,缩小政府规模,减少政府开支,提高质量的目的。一句话,以企业精神改造公营部门。 戴维·奥斯本和特德·布勒在《改革政府》这本被称为20世纪90年代美国联邦政府改革蓝图中,提出了以企业精神改造公营部门和塑造新政府的十条原则:起催化作用的政府,掌舵而不是划桨;社区拥有的政府,授权而不是服务;竞争性政府,把竞争机制引入到提供服务中去;有使命感的政府,改变照章办事的组织;讲究效果的政府,按效果而不是按投入拨款;受顾客驱使的政府,满足顾客的需要,而不是官僚政治的需要;有事业心的政府,有收益而不是浪费的政府;有预见的政府,预防而不是治疗;分权的政府,从等级制到参与和协作;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通过市场力量进行变革。 新公共管理理论表现了向市场和私营部门管理方式的回归,这反映了传统的主义与管理主义之间的摇摆再一次摆向了管理主义。宪政主义关注正义、公正、而管理主义则偏向效率、绩效、这是公共管理中常常面临的选择。 系统理论时期,学者们综合了前两阶段的研究成果,使公共行政管理学的研究角度和方法具有宏观、联系、动态、开放等特点,强调了根据环境的变化选择适当的管理方式,从而推动现代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变革。现在,愈来愈多的人开始接受系统管理理论,认为是当代行政管理中值得重视的理论和方法。 公共行政管理学是一门年轻的、发展中的学科,并不断走向成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