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行政环境概述
  行政环境即政府管理的环境,是指围绕行政活动和行政现象这一主体的外部境况,是各种直接的或间接地作用和影响行政活动地客观因素的总和。
  行政环境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是由诸多环境因素组成,因而构成自身的许多特点:
  (一)复杂性和多样性
  行政环境因素可谓无所不包,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有社会的,也有自然的;有国内的,也有国际的。这些众多因素构成了类型不同又相互联系的子系统,它的表现形式既复杂又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二)差异性
  行政环境的差异性表现在许多方面,一个国家尤其是大国,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资源等等自然条件的差别是很大的。其社会条件包括经济发展、民族文化、历史传统也具有不同特点。因此,在行政管理上就形成了一定的特殊性。国与国之间行政环境差别就更大,这是人类文明发展多样性的表现形式之一,它造就了各国行政管理风格的差异性。
  (三)变易性
  从历史发展角度看,行政环境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无论是自然界自身的变异、人类对自然的改造,还是社会制度的进化和革命,莫不如此。客观环境的变化是其内在规律所致,这种变化必然影响行政管理诸因素的变迁。
一、 行政环境问题研究现状
  把行政环境作为行政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研究的历史并不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行政管理学的研究都侧重与行政组织内部因素,如行政体制、行政组织、权限划分、人员行为等等。首先提出行政环境问题并予以研究的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J·W·高斯。他于1936年发表的《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提出了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之间的关系问题。1947年他又发表了《政府生态学》强调了外部环境因素对行政管理的重要性。1957年,哈佛大学教授F·W·里格斯发表了《比较公共行政模式》一文,1961年又出版了《公共行政生态学》一书,从而创立了以生态学方法研究行政管理的新的学科体系。
  行政生态学研究涉及的领域有四个方面:(1)社会环境的行政研究;(2)文化环境的行政研究;(3)心理环境的行政研究;(4)生理环境的行政研究。但是,里格斯侧重对行政生态学的经济环境领域作了较深刻的研究,对政治、文化、心理、生理等其他领域则是浅尝辄止,没有深入研究。值得提出的是,里格斯运用"结构功能分析法"在研究经济-社会环境对行政管理的影响的基础上,将世界各国划分为三类行政模式,这对我们研究行政环境是十分有意义的。
  (一)融合型
  这是农业社会的行政形态。其特征是:经济基础是农业生产力;政治与行政不分,权力来源君主;实行世卿世禄的行政制度;政府与民众较少沟通,官吏高于民众成为特殊的社会阶层;行政风范带有浓厚的亲族主义色彩;政府管理的事务以土地的分配和管理为主;行政的主要问题是维持行政的一致和统一。
  (二)衍射型
  这是工业社会的行政形态。其特征是,经济基础是美国式的自由经济或原苏联的管制经济。在自由经济模式下,社会经济行为依靠市场和价值规律为杠杆进行调节;民众的思想和行为直接影响政府决策;行政风范体现平等主义。在管制经济模式下,社会经济行为实行政府绝对控制的计划经济;政府管理职能偏重于经济,忽视社会服务性管理;民众听命行事,政府与民众存在隔阂。二者共同的特征是:社会高度的专业化,因而行政管理的主要问题是谋求专业化基础上的协调和统一。
  (三)棱柱型
  这是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一种行政形态。它既具有农业社会行政形态的一些特征,又具有工业社会行政形态的一些特征。具体特征是:政府的制度、法规不健全,已有的仍不能实际起到约束和规范作用;形式上虽抛弃了传统社会中的行政特性,实际上仍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同时呈现异质的行政制度、行政风范和行政行为;传统结构与现代结构重叠存在。
  20世纪60年代,世界的科学技术和工业化大发展,带来了社会经济的大发展。但是,工业污染引发的环境污染,同时也严重恶化了人类居住的环境。为此,出现了生态学、环境科学等等学科,专门研究人类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中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环境污染对社会的危害及如何更好地保护环境。这些学科同行政生态学相得益彰,促使各国政府及行政学者愈来愈重视行政环境地研究。80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摩洛哥丹尼尔召开了一次会议,专门讨论"如何使公共行政管理工作适应不同文化环境问题",鼓励专家学者探讨环境对行政管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