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行政组织结构与体制
一、行政组静态织结构
  (二)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
  横向结构又称行政组织的部门化。是指行政组织的横向分工,是行政组织内同级行政机构之间和机构内部各同级部门之间平衡分工、相互合作与协调关系的模式。横向分工的形成是由于行政工作的日益复杂,行政组织的日趋庞大所造成的。为提高行政组织的运作效率,不得不设置部门,分工管理。
  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按不同角度和标准进行划分,主要有:
  1、按地域划分。区域划分是根据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环境、历史等不同标准划分行政区域,组成不同层次的和行政组织。
  2、按管理职能划分。职能划分是将政府在一定时期内负有的职责和功能进行组合分解,组成若干职能部门承担各种专业职能,每级政府可划分综合部门、职能部门和直属部门。
  3、按管理程序划分。程序划分是根据行政管理流程的需要,将管理的各个环节划分开来,交由各个部门掌握。程序划分使得各环节职责明确,分工清晰,科学性较高。
  4、按服务对象划分。即按照政府所服务的人群来划分部门,如老干部局、留学生司等。按服务对象划分可以与政府与所服务的人群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也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行政组织的部门化是层级化的基础,有利于整体分工与协作,突出管理专业化、程序化的特点,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但部门林立,机构臃肿也会带来一定的总是,对此必须加以重视。
  传统行政组织结构是以等级分明、分工严密为特征的层级制结构。它也是当代行政组织的基本结构形式。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传统的层级制结构形式受到严峻挑战。这是因为,层级制结构造成机构臃肿,官僚主义盛行,效率低下,公共行政的能力和信誉受到严峻挑战。而且,信息技术和应用和信息社会的到来以及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减少了对组织管理层次的过分依赖。因此,改革旧的结构形式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组织结构的改革从企业领域开始,并迅速波及到政府公共管理领域。组织结构形式的改革呈现出以下新特征:
  1、扁平化。西方许多企业和政府组织结构形式已经开始向扁平化方向发展。所谓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就是通过减少行政管理层次,裁减冗余人员,从而建立一种紧凑、干练的扁平化组织结构。如政府通过权力下放、租赁承包等方式将一部分职能移交给社会以达到缩减政府管理层次,提高公共行政效率的。扁平化结构具有自身的优势:一是行政幅度增宽有,行政层次减少,组织成员的性提高;二是组织内信息畅通;三是管理成本降低,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但扁平化组织结构也可能造成权力分散,行政控制减弱的弊端。
  2、团队化。这在企业管理中尤为盛行。所谓组织结构团队化,就是组织结构从层级制垂直结构转向以"团队"为中心的过程化组织模式。团队化是让组织打破原有部门界限,绕过原来中间管理层次,直接面对顾客和组织总体目标,以群体和协作的优势,赢得组织的高效率。团队化组织分为"专案团队"和"具体工作团队"两种类型。专案团队成员来自组织中具有专业技术的专家,为完成特定任务而建立"任务组",这种任务组将依据有机模式而不是机械模式组建。"具体工作团队"主要从事日常工作,一般长期存在。团队化组织结构形式具有自身的特征:一是目标明确。共同的目标是"团队"得以存在的基础;二是界限不明。团队是不同部门、不同专业的成员构成的,成员一旦进入团队后,就不再受原职能部门的管辖,而是依据团队目标自主开展工作;三是角色分工。有效团队成员必须在清晰的组织框架中,做好角色定位与分工;四是规模适中。团队成员人数适中,便于成员间沟通交流。
  值得注意的是,扁平化组织结构和团队化组织结构只是消除了传统层级制组织结构过度发展带来的弊端。它们只具有纠错功能而不具备替代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