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行政组织结构与体制
二、行政组织的动态结构
  (三)行政组织的发展
  任何一个组织,都必须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和发展不断地进行适应与完善,适时地进行组织变革与发展,提高组织的交通,使组织立于不败之地。行政组织也不例外。
  行政管理学者一般从三个方面理解组织发展的意义。
  1、从组织发展的目的看。组织发展是为了增进组织效能,提高组织生存能力以及与外界环境保持动态平衡的活动。具体地说,组织目的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形成具有人文性和创造性的组织,使组织能尊重个人,以提高组织成员对组织的信任和支持;是增加组织内横向、纵向沟通的开放性,促进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提高组织成员的热情,增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三是通过合适的革新措施,将组织更新付诸行动,以增进组织效能,提高组织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四是增加成员对外界和组织问题的识别能力与解决问题的技术,使组织能随外界环境的变迁而保持组织功能的正常运作。
  2、从组织发展的内容看。组织不仅与外在环境有互动关系,同时它的内部也包含着若干个次级系统。它们是组织发展所要维持或者的主要对象。为了保证组织目标的达成以及维持组织内人际关系的和谐,这些次级系统必须随环境的改变而做有效适应,因此,就组织发展的内容来说,组织发展是组织各次级系统有效分工协调的结果。
  3、从组织发展的方法看。组织发展是以行为科学理论与技术为基础的,也是组织为实现其目的的一种训练方式。为了实现组织发展有效达成个人行为改变和组织本身规范改变的目的,必须以行为科学的理论与技术为基础。组织发展必须重视两种技术:一是处理分析,即在组织处理事务时要做人关系的分析,使组织成员获得激励,感情得到交流;二是敏感训练,通过心理培训使管理人员消除权力结构中的等级观念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戒备心理。这两种技术有利于消除组织成员间的隔阂,便于协同解决组织偏差。
  可见,组织发展是组织自我更新的持续过程,组织成员通过分析组织偏差和找出解决办法,促使组织更新发展。每个组织成员都对组织偏差有洞察力,并能提出可靠性解决方案。但组织内部环境必须有利于引导成员提出建议和意见,必须要求管理部门重视团体协作和人际关系协调,以便组织加速更新过程。
  组织要提高效能,实现目标,必须有明确的组织发展策略与方法。劳伦斯认为,一个良好的组织发展通常包括:(1)发展个人,(2)发展团体;(3)发展组织三个方面。发展个人是整个组织发展的基础,除敏感方面的训练外,发展个人也意味着个人的自我完善。对此,赫茨伯格提出了如下要求:一是组织成员对工作任务有控制能力;二是组织成员对工作绩效承担责任;三是绩效评估应直接并经常举行;四是组织成员在组织范围内可自定工作进度;五是组织成员工作时应有成就感;六是工作本身应该提供组织成员学习和尝试新的运作程序的机会。发展团体的主要目的是要消除团体之间的隔阂,增进相互理解和彼此合作,顺利完成组织目标。发展团体一方面要利用团体会议,让所有成员都能充分了解团体的任务和目标;另一方面要组织各层次团体单质交流,消除隔阂,可聘请组织中权威人物主持会议,协助双方找出冲突的原因,以改善彼此的关系。发展组织是发展个人和发展团体在技术方法上的综合应用,包括团体间讨论,组织协调会议,组织内部人才的培养等。
  总之,组织发展一方面促进了组织成员间的相互理解,减轻了组织成员的紧张程度,提高了团体间的协作意识,另一方面也为组织输入了创造性的信息和意见,有利于组织与环境的动态平衡。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组织发展也存在自身弱点:一是组织发展过分强调组织的弹性结构,有些组织如政府机构的特点并不特别适合弹性运作的条件,如完全以弹性结构代替,则往往会造成政令不通,产生混乱;二是组织发展也存在心理假设方面的难题。如"参与者都承担义务",但事实上,参与者往往并不承担组织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