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思考题: 6、在行政组织设计和活动中,如何贯彻职能需要原则? 行政组织决定于行政职能。行政职能及实现这些职能的管理方式、手段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并引起行政组织的变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实行的是完全的计划经济体制。为了适应这一体制,各级政府设置了许多行业和产品管理部门。现在,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了适应这一体制.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的机构也要相应发生变化,如撤销专业性管理部门,加强综合性宏观调控部门和服务性机构. 政府职能变化对行政组织设计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 1.传统职能部门的继承。如中央政府传统的国防、外交、财政、教育、治安、交通等管理职能是较为稳定的。因此,执行这些职能的部门和机构也较为稳定。各国政府不同时期基本上都继承了这些传统的机构设置。 2.新产业和新问题的出现。随着科技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一方面出现了大量诸如电子、航天航空、核能、生物工程等新兴产业。对这些新兴产业国家都要给予一定的扶持和保护。这种扶持和保护就是国家政府新增的职能,在机构设置上就要增置许多新的管理部门。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如社会保障、环境保护、人口控制、国土治理等。这些社会问题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的普遍关注和重视,有些已成为全球问题。因此,政府就要建立相应的机构,对这些社会问题进行管理。 3.管理体制和方式的变化。为了适应新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行政组织机构就要做相应的调整。我国过去为适应计划经济和产品经济体制,设置了许多专业管理部门,直接管理企业和生产经营活动。现在,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必须裁减专业经济管理部门和综合经济部门的专业管理机构,必须加强综合调控、政策研究、法规制定、监督检查和信息服务部门。另外,随着科技进步和市场迅速变化的要求,需要采用现代化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这也要求行政组织随之变化。 4.行政管理权限的转移。由于政治、经济和社会种种原因,政府的行政管理权限常常需要进行某种程度的调整。一是政府组织内各部门之间的调整,这是一种权力的重新分配;二是上下级之间的权力转移,如集中、上收、分散和下放等。这种权力调整和转移直接影响到行政组织的设置。 5.适应临时特定的管理任务和突发事件。国家和社会时常出现一些临时性任务和突发事件。对于这类任务和事件,一方面在政府职能划分上是空白;另一方面可能是事关重大,成为一定时期的中心工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这就需要政府设置一些临时性机构,以加强管理,集中处理。 7、在行政组织设计中,如何贯彻管理幅度与层次适度的原则? 管理幅度是指领导者直接管理下级的数额。管理层次是指组织纵向结构中等级关系数.只有管理幅度与层次适度,才有行政组织的合理结构。有些学者把组织管理的幅度与层次的适度称为组织系统纵横结构的最佳度,是适度分权管理的一种定量分析。这种方法既适用于机构设置,也适用于机关内职位的设计和人员的配置。但在实际中,行政组织的幅度和层次究竟以多大为佳,存在着很大的弹性,也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如国外有些学者认为管理幅度以5~6为宜。有些学者根据人的生理构造五官四肢、五脏六腑,牵强地认为适度的管理结构应是"横六竖五".还有人认为高层管理幅度可达24个,中层可为8-9个。事实上这些数字都是缺乏科学根据的。 在具体确立组织的管理幅度和层次时,我们只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关系: 1.在被管理人员确定的情况下,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即管理幅度越大,则管理层次越少;反过来,管理幅度越小,则管理层次越多。 2.管理幅度与管理的政务和事务的难易程度和规范程度有关。管理的事务越难、越不规范,则要求管理幅度要小些;如管理的事务较容易,且规范、稳定,变化小,不需要创造性,则管理幅度可大些。 3.管理幅度与管理者的水平和管理手段的先进程度有关。管理者水平高,管理手段先进,则管理幅度可大些。否则,就可小些。 4.管理幅度与被管理对象有关。被管理人员素质高、责任心强,能独立胜任工作且忠于组织,、则管理幅度可大些。否则,可小些。 5.不同管理层次和工作性质。管理幅度也应有差别。 6.管理幅度与组织法规健全与否有关。对于一个法规、程序健全的组织,幅度就可大些。 一般来说,管理幅度越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越复杂。法国数学家格雷卡耐斯研究提出:管理幅度与关系数成指数函数关系,即下属数按等差级数增加,则关系数按几何级数增加。这就提示我们,一个管理者如果管理的下属太多,就会引起复杂的人际关系。因此,一方面要把幅度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另一方面要加强部门和人员之间的沟通。 管理幅度与层次适度还要求尽量减少幅度和层次。这样可以避免政出多门,二可以简化办事程序,从而提高行政效能。前面提到,管理幅度和层次有较大的弹性,但对于公共行政组织来说,还是应尽量保持相对稳定.并用法规形式固定下来,这样才能防止机构和人员不断膨胀、部门之间扯皮现象发生和职责不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