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行政领导的结构与过程 一、行政领导的结构 所谓结构是指在社会现象背后处于支配地位并赋予事物以秩序的力量。行政领导活动展开的结构可以区分为两种上两种:一是正式结构,二是非正式结构。 1、正式结构。行政领导活动的正式结构即是科层结构。科层结构作为一种理性化的制度形式,也就相应地成为个人在组织内部制度化定位的前提。 科层制(也翻译成官僚制)作为现代官僚制的核心特征,是德国思想家马克斯o韦伯分析现代法理型统治的理论基础之一。科层制至今已经成为一种普遍性的制度力量,是任何现代组织进行有效管理的制度基石。科层制是最符合理性(工具理性)的制度表达形式,它依靠正式法规 确定每个机构的管辖范围,规定机构内的权力分配,把每个职位和职责联系起来并为履行职责建立规则秩序。关于科层制的特点,在行政组织一章中已经描述。 科层结构的作用在于:(1)科层结构为现代组织提供了现代权威。(2)科层制中权威的承载者一般是通过对现代知识的掌握和先进管理能力的具备作为组织成员认同的文化心理基础的。也就是说职位权威所包容的不仅是权力,还有使权力能够发挥其效能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支撑。(3)科层制为组织内部提供了制度化的权力-体系和防范越轨的制度化规范。 但科层制结构并不是保障行政领导活动圆满成功的唯一结构,相反,许多单纯依赖权力这一资源的行政领导会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科层失败"。科层结构只是赋予了行政领导者的"职位权威",但并没有赋予行政领导者的"人格权威",而后者必须从非正式组织中获得。科层结构仅仅是领导活动的正式结构,行政领导活动还必须依赖对非正式资源的开发。 2、非正式结构。这方面的讨论在行政组织一章已经进行过。需要说明的是,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应该集政工领导与非正式领导于一身,注意发挥非正式结构的的正功能;正式领导应注意协调同非正式领导的关系,对于那些德才兼备的非正式领导,可以把他们吸纳到正式结构中来,让其担任正式的领导职位;改善正式领导,消除潜伏在等级体制中的对抗性因素;在必要的情况下,对那些妨碍正式组织目标达成的非正式领导者加以取代,从而促成整个非正式组织的解体,或非正式组织的影响,使其向有利于组织目标的方向转化。 总之,行政领导活动在依靠正式结构为其缔造合法性基础的同时,也必须注意如何在非正式结构中展示领导活动的真正魅力。对于独立于正式结构之外的非正式组织,也要因势利导,使其转化为有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建设性力量,成为与正式结构相补充的重要一环。 |